關于“產后月經不規(guī)律是怎么回事”的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如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月經不正常有多種情況,可能有些人無法辨別哪些是屬月經不正常的,那樣則會對自身的月經正常有影響,下面就請看以下情況是屬月經不正常的癥狀:
1、月經提前,說明有潛質疾病的存在。長期月經提前會引起女性貧血,導致流產,影響懷孕等。
2、另外還有月經推遲。首選考慮是否懷孕了,如果不是懷孕,應該及時檢查,有可能是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會以后的影響懷孕)。
3、不規(guī)則子宮出血。包括:月經過多或持續(xù)時間過長。常見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4、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指內外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由內分泌調節(jié)系統(tǒng)失調所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是月經失調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為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兩類,約85%病例屬無排卵性功血。
5、閉經: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癥狀,可以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將閉經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凡年過18歲仍未行經者稱為原發(fā)性閉經;在月經初潮以后,正常絕經以前的任何時間內(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經閉止超過6個月者稱為繼發(fā)性閉經。
6、絕經:絕經意味著月經終止,但圍絕經期常有月經周期和月經量的改變。表現(xiàn)為月經周期縮短,以濾泡期縮短為主,無排卵和月經量增多。絕經后陰道出血。指月經停止6個月后的出血,常由惡性腫瘤、炎癥等引起。
產后月經不正常的原因
一般來講引產后一個月左右,會有月經來潮,但會出現(xiàn)月經不正常的現(xiàn)象,一般2—3個月經周期后即可恢復正常,有些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那么,引起產后月經不正常的原因是什么?因為引產和刮宮造成的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生理紊亂。此外,還有以下原因導致女性引產月經不正常的原因有:
1、內分泌紊亂。如各種激素分泌異?;虿慌怕训龋硗?,可能是子宮內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宮內膜結核引起內膜病變或人工流產、刮宮引起子宮內膜薄等等。并且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醫(yī)院做個檢查,才能知道病因。
2、精神過度緊張。當人處于過分緊張、恐懼、憂傷、過度勞累和手術等情況時,都能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來抑制下丘腦、腦垂體、卵巢、子宮的功能,從而導致月經異常。
3、多次手術或手術粗暴。若是女性在不正規(guī)的醫(yī)院做引產,就會損傷子宮基底層內膜或宮腔黏連,都會引起月經過少,產后大出血有時先表現(xiàn)月經過少,繼而閉經。
產后月經不正常怎么調理
有些產婦在生產過后總會受到月經不正常的困擾,有些人很快就可以遠離這些困擾,有些人卻久久無法擺脫。是不是產后一定會出現(xiàn)月經不正常呢?產后出現(xiàn)月經不正常又應該怎么調理呢?
1、多吃含鐵的食物:有的女性月經來潮的時候經量會比較多的,使到身體較為虛弱的女性容易出現(xiàn)貧血,因此這類的女性一定要多補充鐵質的食物,這樣能夠避免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2、及時到醫(yī)院檢查:若女性在月經來潮的時候經血量持續(xù)增多,或出現(xiàn)大量出血的話,應該及時到醫(yī)院進行檢查,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3、生活有規(guī)律:女性在平時或月經期間應該盡量避免熬夜,或在工作上過度疲勞,一定要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因為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很重要的。此外,平時生活上的不良習慣一定要改,尤其是有抽煙以及酗酒習慣的女性。
4、情緒樂觀:在月經來潮期間,女性應該保持心情平穩(wěn),切勿受到刺激或是受不良因素影響到心情,導致心情起伏較大。
5、切勿受寒:女性在月經來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暖,切勿讓身體受寒,并且在月經來潮的時候不要觸碰冷水。
月經不正常不僅會給女性的生育帶來危害,同時對女性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是女性健康道路上的絆腳石,月經不正常切莫忽視。下面一起來看看產后月經不正常有哪些危害。
1、引發(fā)頭疼。頭痛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就其發(fā)病的機率來說,女性要大于男性,這與女性獨有的生理特點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與月經有關的頭痛,約占女性頭痛的20%。
2、引起婦科炎癥。月經不調給女性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如月經性關節(jié)炎,月龍性皮疹,月經性牙痛,月經性哮喘,子宮內膜移位,宮頸炎等。所以月經不調很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3、影響容顏。一些女性在出現(xiàn)色斑、暗瘡后,沒有考慮到是月經不調導致的,而且去美容院進行治療,和商店買化妝品。還有些婦女認為面部長一些色斑、暗瘡找一些化學制劑合成的化妝品涂抹就可以解決問題。其實這些色斑、暗瘡是那些化妝品解決不了的,因其是機體病變的反映,尤其是月經不調及一些*癥、肝硬化等病癥的外在表現(xiàn)。如果不及早診治,不但影響美容,而且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以上“產后月經不規(guī)律是怎么回事”來自醫(yī)學教育網,更多中醫(yī)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