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0月30日 19:00-21:00
詳情出分當晚 19:00-21:00
詳情關于“2021年口腔助理醫(yī)師-醫(yī)學免疫學速記考點30點”,醫(yī)學教育網編輯分享內容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查缺補漏,牢固知識體系!
《醫(yī)學免疫學》速記考點30點
1.免疫系統(tǒng)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穩(wěn)、免疫監(jiān)視。
2.中樞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3.外周免疫器官:淋巴、脾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T、B細胞定居的場所。
4.骨髓: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干細胞發(fā)生的場所。
5.胸腺:T細胞發(fā)育成熟的場所。
6.人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脾臟。
7.抗原:能被免疫系統(tǒng)特異性抗原受體(TCR、BCR及免疫球蛋白Ig/Ab)所特異識別、進而引起免疫應答效應的蛋白質、多糖等物質。
8.交叉反應:兩個不同來源的抗原所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由交叉抗原激發(fā)的免疫反應稱為交叉反應,如交叉抗原的存在使A群鏈球菌感染人體,誘導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攻擊心臟內類似的交叉抗原,誘發(fā)風濕性心臟病。
9.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時依賴于T細胞。
10.胸腺非依賴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細胞,無需T細胞輔助,能產生IgM類抗體,無免疫記憶。
11.抗原提呈細胞(APC)是指能夠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以和MHC分子結合形式提呈給T細胞的一類細胞。在機體的免疫識別、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jié)中起重要作用。
12.單核巨噬細胞包括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和組織器官中的巨噬細胞。功能:吞噬、抗原提呈和產生細胞因子(如TNF、IL-1、IL-4和IL-12等,促進炎癥反應)。
13.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具有很強的趨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14.嗜酸性粒細胞: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患者常發(fā)生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
15.肥大細胞特點:多種組織,其胞質內存在大量含組胺、5-羥色胺和肝素等介質的顆粒。作用:引發(fā)多種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濕疹、瘙癢、過敏性結膜炎、全身性超敏反應等。
16.抗體更強調其免疫學功能為B細胞接受特異抗原刺激后所產生的可特異結合抗原的糖蛋白,系介導體液免疫的重要效應分子。
17.免疫球蛋白根據Ig重鏈恒定區(qū)肽鏈抗原特異性不同,分為五類IgA、IgD、IgE、IgG、IgM。
18.IgG特點:血清含量最高唯一能通過胎盤。功能:再次免疫應答的主要抗體(打疫苗)調理作用、ADCC效應。
19.IgM特點:個體發(fā)育過程中最早產生的抗體;類風濕因子和天然血型抗體為IgM。功能:初次體液免疫應答最早產生的抗體,近期感染指標。
20.IgA特點分泌液中主要抗體。功能:SIgA在黏膜局部抗感染中作用重要。
21.IgD特點分為血清IgD和膜結合型IgD。功能:膜結合型IgD(mIgD)是B細胞成熟標志。
22.IgE特點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功能:IgE為親細胞抗體,可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Fc受體結合,介導Ⅰ型超敏反應。
23.IgG能通過胎盤,在新生兒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A能通過乳汁獲得,在嬰兒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24.免疫應答的過程:識別階段:抗原處理和抗原提呈后進行;活化階段: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為效應細胞,產生效應分子;效應階段:效應分子和效應細胞將抗原物質清除。
25.補體是存在于血液和其他體液中的一組不耐熱的蛋白質,體液中的補體固有成分以及存在于體液或細胞表面的補體調節(jié)(抑制)蛋白共同構成補體系統(tǒng),是人體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26.Ⅰ型超敏反應特點:①IgE介導;②速度快;③引起機體功能紊亂但不造成組織細胞損傷;④和遺傳背景相關。
27.Ⅰ型超敏反應:①藥物過敏性休克:青霉素(最為常見);②呼吸道過敏;③消化道過敏;④皮膚過敏: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
28.Ⅱ型超敏反應: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癥、溶血性貧血、Graves病等。
29.Ⅲ型超敏反應:腎小球腎炎、血清病、紅斑狼瘡+類風濕、Arthus反應。
30.Ⅳ型超敏反應:感染性DTH、接觸性皮炎、遲發(fā)超敏反應。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推薦】
【星級標注】2022年口腔助理醫(yī)師考試18大科目重難點梳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口腔助理醫(yī)師-醫(yī)學免疫學速記考點30點”的相關內容,希望以上內容對廣大口腔助理醫(yī)師考生有幫助!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口腔助理醫(yī)師欄目!
10月30日 19:00-21:00
詳情出分當晚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