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角膜潰瘍的基本原則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爭取早日治愈,將角膜炎的后遺癥減少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多數(shù)潰瘍性角膜炎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滅致病微生物極為重要。為了有助于病因診斷,應從角膜潰瘍的進行緣取材做涂片,作細菌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必要時做霉菌培養(yǎng))。但不要為等待試驗結果而貽誤治療,應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茲將治療過程、應注意事項和應用方法敘述如下:
使眼部血管擴張,解除壅滯,同時促進血流,增強抵抗力和營養(yǎng),使?jié)兊玫窖杆俚幕謴汀?/p>
如果分泌物較多,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沖洗結膜囊3次或更多次數(shù),以便將分泌物、壞死組織、細菌和細菌產(chǎn)生的毒素沖洗出去。這樣,不但減少感染擴大的因素,同時也可保證局部上藥的濃度不至減低。
a.阿托品為主要而且是常用的藥物,濃度為0.25~2%溶液或軟膏,每日滴、涂1~2次(滴藥后注意壓住淚囊,以免溶液被粘膜過分吸收,引起中毒)。
b.對單純性角膜潰瘍或刺激癥狀不顯著者可以不用,對刺激癥狀顯著和勢將穿孔的潰瘍必須使用。這種藥對于治療角膜潰瘍有雙重作用;一方面使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得到休息,另方面可防治虹膜睫狀體炎及其所引起的后果。再者,由于眼內肌痙攣解除,因而也有減輕和止痛作用。
a.磺胺類化學制劑如10~30%磺胺醋酰鈉和4%磺胺異惡唑眼藥水。
b.對于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感染,每日局部滴用4至6次0.1%利福平眼藥水或0.5%紅霉素或0.5%桿菌肽眼藥水即足以控制。有些廣譜抗菌素如0.5%金霉素、0.25%氯霉素和0.5%四環(huán)素(0.5%),其抗菌作用更為有效。
c.對于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可選用1~5%鏈霉素、0.3~0.5%慶大霉素、多粘菌素B(2萬單位/毫升)、0.25~0.5%新霉素、0.5%卡那霉素等。
d.對于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尚未知曉而病情較為嚴重的潰瘍,開始時可同時試用多種廣譜抗菌素,輪流交替地每數(shù)分鐘或1刻鐘滴1次,繼則酌情遞減。此外亦可采用結膜下注射的給藥途徑,每日1次,并連續(xù)注射數(shù)日,直到潰瘍癥狀消退為止。有些藥物結膜下注射后,有時發(fā)生結膜壞死,應予以注意。
e.抗病毒的藥有0.1%皰疹凈等??姑咕苿﹦t有制霉菌素(25,000單位/毫升),0.1%二性霉素乙、0.5%曲古霉素和0.5%匹馬霉素等。
a. 為了使眼球停止轉動,促使?jié)冊缛杖?,必須進行包裹。。這一處理特別適應于冬季。因其不但使眼球不致受涼,而且又發(fā)生熱敷與保護作用。
b.如果結膜囊內有分泌物者,不應包扎,可以布勒氏(Buller氏)眼罩或黑眼鏡代替之。再者,如果潰瘍勢將穿破,或在結瘢期勢將隆起,應于每日施以壓迫繃帶包扎,如果日間不可能,應在晚間睡眠時用之,以期挽救不良后果。
a. 治療角膜潰瘍的同時,必須注意潰瘍發(fā)生的原因,而予以治療。
b.最應注意者就是結膜病和營養(yǎng)不良。例如沙眼血管翳潰瘍,如果不同時治療沙眼,潰瘍難得痊愈。又例如角膜軟化,如果不注意全身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A,不但角膜軟化難得痊愈,且會更加惡化。
當潰瘍已經(jīng)完全痊愈,開始結瘢,應設法使瘢痕形成得愈薄愈好。
對于小而致密并且位于中央的角膜白斑,為了增進視力可作增視虹膜切除術。對于較大的白斑,可施行角膜移植術。有時角膜白斑有礙美觀,可用煤煙、中國墨作角膜墨針術。
a.對即將穿孔的角膜潰瘍應采取緊急措施。使患者臥床,給予輕瀉劑及乙酰唑胺等降低眼內壓的藥,并囑咐患者避免打噴嚏或咳嗽等突然使腹內壓增加的動作。
b.角膜潰瘍如果穿孔,不但潰瘍傾向痊愈,并可增加角膜營養(yǎng)。為達到這一目的,也可作人工前房穿刺術。這樣不但使房水緩慢流出,并可避免潰瘍自己穿破的不良后果,如虹膜脫出或晶狀體脫出等。再者,前房穿刺也有制止眼球劇烈疼痛的作用。如果在潰瘍的基底施行前房穿刺術,可用結膜瓣遮蓋。虹膜脫出者可作虹膜切除術。
c.對于角膜瘺患者,應施以燒灼術,同時并應施行抗青光眼手術與結膜瓣遮蓋角膜瘺法。
d.β射線可抑制角膜血管的生長。此外,異性蛋白療法及中藥治療都可增強全身抵抗力,促進角膜炎的愈合。
角膜潰瘍在臨床上很難用一種嚴格的分類法來適應其各種不同的臨床經(jīng)過。今僅按照病原學觀點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分類,并綜述其癥狀與療法,以期使讀者能得到一清晰的概念。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癥,以單純疤疹病毒性角膜炎和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最為常見,且嚴重危害視功能,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常有反復病史,臨床以病程遷延、抗生索治療無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可使病情惡化、有特定的復發(fā)誘因為特點;帶狀抱病毒性角膜炎則以沿三叉神經(jīng)末梢分布區(qū)域的皮膚上,出現(xiàn)串珠狀皰疹,多數(shù)以三叉神經(jīng)第一支分布區(qū)域為限,皮膚損定不超越身體中線為特征。本病發(fā)生多因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疲勞為其誘因,因此,平時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本病相當于中醫(yī)學“聚星障”的范疇。其病多因外感風熱,風熱上犯;或風寒犯目;或肝火熾盛;或痰水濕熱蘊蒸及陰虛邪留所致。
[治法]:疏風散熱,清肝瀉火
龍膽草12 黃芩12 梔子10 木通4 澤瀉15 當歸8 生地10 柴胡10 防風10 蔓荊子15 荊芥12 滑石10 杭白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