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疾病-治療

2012-12-07 17:05 醫(yī)學教育網
|

現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目的在于:①控制關節(jié)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②保持關節(jié)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jié)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外用中藥治療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方法,西醫(yī)學多認為,目前還沒有能力使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病理逆轉,患者只能使用止痛藥、止痛針、封閉針等來緩解癥狀。然而,素來強調整體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國醫(yī)學對此癥早有研究,并以長于活血化瘀、強筋壯骨、標本兼治的中藥鮮膏對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一般療法

發(fā)熱關節(jié)腫痛、全身癥狀者應臥床休息,至癥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后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jié)廢用,甚至促進關節(jié)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外敷治療

中醫(yī)對于關節(jié)炎病理病機的認識已經有幾千年之久,治療經驗豐富治療經驗豐富,中藥外敷,針灸充分吸取歷代中醫(yī)大家用藥之經驗,針對關節(jié)炎外在病邪、內在體虛同時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藥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姜、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于關節(jié)冷痛者。每次5~10分鐘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jié)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涂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涂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于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后,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劑成藥。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驗方

1、雷公藤25g、青風藤15g、黃芪8g、川烏(先煎60分)、桂枝、牛膝、海風藤、秦艽各6g、當歸、防已、紅花、甘草各10g,日2劑。

2、制川烏、制草烏、薏苡仁各100g、生地200g、制乳香、制沒藥各100g、制馬前子50g、共為未每次3克日服3一4次。

3、生石膏、生地茯苓各30g、白術、桑枝、秦艽、威靈仙、防已、伸筋草各15g、玄參、麻黃、獨活、甘草各10g,日服一劑。

4、上肢、防風、羌活、姜黃各9g、下肢、薏苡仁20g、木瓜、獨活、牛膝各9g、馬前子1g、全蝎3g、蜈蚣3條、丹參10g。

5、薏苡仁24g、忍冬藤、當歸、海桐皮各15g、羌活、防風、甘草、白術、附子、連翹、防風各12g、半夏9g,日服一劑。

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用于初發(fā)或輕癥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huán)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fā)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應用,并應注意個體化。

⑴ 水楊酸制劑: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劑量每日2~4g,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有時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后服用或與制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⑵ 吲哚美辛:系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zhèn)痛作用?;颊呷绮荒苣褪馨⑺蛊チ挚蓳Q用本藥,常用劑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時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郁等。

⑶ 丙酸衍生物: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劑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紊亂如易激惹等。

⑷ 滅酸類藥物: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抗類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滅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

2、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肯定療效。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無不良反應,以后每周50mg??偭窟_300~700mg時多數病人即開始見效,總量達600~1000mg時病情可獲穩(wěn)定改善。維持量每月50mg。因停藥后有復發(fā)可能,國外有用維持量多年,直線終身者。金制劑用藥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劑的作用慢,3~6個月始見效,不宜與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物并用。若治療過程中總量已達1000mg,而病情無改善時,應停藥??诜鹬苿┬Чc金注射劑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數增多,皮疹,口腔炎,緊損害等,停藥后可恢復。

口服金制劑(Auranofin)是一種磷化氫金的羥基化合物。劑量為6mg每日一次,2~3月后開始見效。對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療效較好。副作用比注射劑輕,常見為腹瀉,但為一過性,緩解顯效率62.8%。

3、青霉胺 是一種含巰基的氨基酸藥物,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選擇性抑制某些免疫細胞使IgG及IgM減少。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蛋白尿,過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視神經炎,肌無力,轉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個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個月每次250mg,每日2次。無明顯效果第三個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總劑量達750mg為最大劑量。多數在3個月內臨床癥狀改善,癥狀改善后用小劑量維持,療程約一年。

4、氯喹有一定抗風濕作用,但顯效甚慢,常6周至6個月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勺鳛樗畻钏嶂苿┗蜻f減皮質類固醇劑量時的輔助藥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療程中常有較多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等。長期應用須注意視網膜的退行性變和視神經萎縮等。

5、左旋咪唑可減輕疼痛、縮短關節(jié)僵硬的時間。劑量為第一周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暈、惡心、過敏性皮疹、視力減退、嗜睡、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蛋白尿等。

6、免疫抑制劑 適用在其它藥物無效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停藥情況下或激素減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環(huán)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癥狀或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后,逐漸減量。維持量為原治療量的1/2~2/3。連續(xù)用3~6個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臟毒性損害及消化道反應、脫發(fā)、閉經、出血性拼膀光炎等。

氨甲蝶呤(MTX) 有免疫抑制與抗炎癥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蝕,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副作用有厭食、惡心、嘔吐、口腔炎、脫發(fā)、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藥物性間質性肺炎與皮疹??赡艹蔀槔^金和青霉胺之后被選用的另一緩解性藥物。

7、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關節(jié)腫痛,控制炎癥,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對病因和發(fā)病機理毫無影響。一旦停藥短期仙即復發(fā)。對RF、血沉和貧血也無改善。長期應用可導致嚴重副作用,因此不作為常規(guī)治療,僅限于嚴重血管炎引起關節(jié)外損害而影響理要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發(fā)癥有引起失明危險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者,心臟傳導阻滯,關節(jié)有持續(xù)性活動性滑膜炎等可短期應用,或經NSAIDS、青霉胺等治療效果不好,癥狀重,影響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發(fā)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癥狀控制后應逐步減量至最小維持量。

醋酸氫代潑尼松混懸液可作局部關節(jié)腔內注射,適用于某些單個大關節(jié)頑固性病變,每次關節(jié)腔內注射25~50mg,嚴防關節(jié)腔內感染和骨質破壞。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種適合關節(jié)內給藥的長效皮質類固醇,一次量為10mg,膝關節(jié)為30mg。

8、雷公藤 經國內多年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有良好療效。有非甾類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細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癥狀,使血沉和RF效價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現臨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經不調及停經,男性精子數量減少,皮疹,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腹痛腹瀉等。停藥后可消除。

9、其它治療 胸腺素、血漿去除療法等尚待探索。

物理治療

采用ZZ-2錦興牌紫外線治療儀照射可治愈。目的在于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zhèn)痛作用,同時采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jié)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后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huán),松弛肌肉痙攣。

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癥狀緩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guī)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jié)鍛煉活動。

外科治療

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jié)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后期病變靜止,關節(jié)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jié)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jié)成形術、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負重關節(jié)可作關節(jié)融合術等。

一般說來早期即予積極的綜合性治療,恢復大多較好。起病急的優(yōu)于起病緩者,男性較女性為好,僅累及少數關節(jié)而全身癥狀輕微者,或累及關節(jié)不屬對稱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暫,約有10%~20%患者因治療不及時而成殘廢。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嚴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繼發(fā)感染。

替代療法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針對類風濕的各種療法當中,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恢復關節(jié)內部機能的替代療法逐漸受到世界矚目,并在以歐、美、日為代表的許多發(fā)達國家中開始用于臨床,取得了臨床上抑制類風濕因子、關節(jié)再生的臨床驗證。更重要的是,它是純天然的,不含激素,沒有毒副作用,這也是它在發(fā)達國家中倍受推崇的另一個原因,作為類風濕的前瞻性研究,為人們徹底克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帶來了全新的希望,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但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可能價格稍微昂貴一些。

中醫(yī)療法

中醫(yī)病名:

歷節(jié)風、骨骱痹(類風濕關節(jié)炎)是最具體概括的中醫(yī)病名:歷節(jié)風《圣濟總錄》卷十:“歷節(jié)風者,由血氣衰弱,為風寒所侵,血氣凝澀,不得流直達節(jié),諸筋無以滋養(yǎng),真邪相搏,所歷之節(jié),悉皆疼痛,故為歷節(jié)風也。痛甚則使人短氣汗出,肢節(jié)不可屈伸。”;而肩髀不能舉,則骱已脫矣。明·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骨痹、腎痹是中醫(yī)經典古籍病名《素問逆調論》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粟,是為何???歧伯曰:“是人者素腎氣臟,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于骨,腎不生側髓不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粟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弧藏也,骨髓一水不能勝兩火,故不能凍粟,病名曰:“骨庳,是人當攣節(jié)也”。竹節(jié)風(《素問?長刺節(jié)論》:“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尫痹焦樹德提出的病理形態(tài);咬牙風(《醫(yī)林繩墨?痹》:“久風入中,肌肉不仁,所以為頑痹者也。”參見(疒帬)痹條。);抬肩風、梳頭風、肘后風、雞爪風、鶴膝風、坐骨風(見《外科心法》卷五。該病多由經絡氣血虧損,風邪外襲,陰寒凝滯而成。)是中華民俗部位病名。

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關節(jié)炎類疾病數千年之經驗與優(yōu)勢,針對關節(jié)炎病理病機之特點,對癥下藥,采用活血,化瘀,通絡,內服外敷,針灸等綜合治療養(yǎng)亦是其治療關節(jié)炎的特色。

熱邪迫絡

【癥狀】肢體關節(jié)疼痛,痛處掀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遇暖加重,得冷則舒,痛不可觸,筋脈拘急,不能屈伸,日輕夜重,口渴煩悶,舌質紅,苔黃燥,脈數小滑。

【治法】清熱通絡

【方藥】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炙甘草10克,桑枝30克,丹參15克,絡石藤20克,忍冬藤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忌食辛辣之品

【按語】熱為陽邪,其性急迫,侵入人體經絡關節(jié)之后,與人體氣血相搏,導致氣血郁滯,脈筋拘急,不能通痹。石膏偏清解,知母偏清潤,二藥清涼苦寒,以剎其火焰之勢;粳米氣寒,配知母養(yǎng)陰液;桑枝性平,絡石藤苦寒、忍冬藤甘寒,三藥合用能通絡清熱舒筋,利關節(jié);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解毒;丹參苦、微寒,除煩涼血,補血活血;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清熱毒通經絡,熱去絡通,氣血調暢,通則不痛。

風熱濕浸

【癥狀】關節(jié)紅腫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熱感,伴有發(fā)熱、惡風、咽喉疼痛,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透表清熱,化濕通絡

【方藥】麻黃5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防風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忍冬藤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羌活15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慎起居。

【按語】風熱濕邪侵入,濕熱交阻,留注關節(jié)而發(fā)病。麻黃祛風,赤小豆利濕,連翹清熱,三藥相配伍,解表清熱利濕;防風、羌活祛風發(fā)表,勝濕通痹,再配桂枝舒筋通陽和絡,忍冬藤清熱解毒,清除經絡間之風熱從而止痛。全方祛風清熱以解表,利濕和絡以通痹。

脾腎陽虛

【癥狀】痹證日久不愈,骨節(jié)疼痛,關節(jié)僵硬變形,冷感明顯,肌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駝背,腰膝酸軟,尿多便痛,舌淡,脈沉弱。

【治法】溫陽益氣

【方藥】附子6克,公丁香4克,桂枝4克,干姜6克,生姜3片,羌活6克,獨活6克,陳皮6克,蒼術9克,白術9克,紅棗5枚,黨參9克,牛膝9克,蘇葉6克,蘇梗6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

【按語】痹證日久不愈,導致脾腎陽虛,表衛(wèi)不固,易感外邪。附子、生姜溫經散寒;黨參、白術、蒼術、干姜益氣溫中健脾;公丁香入脾胃溫中焦,入腎經溫下焦助腎陽;陳皮理氣健脾;桂枝溫經通陽;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蘇葉、蘇梗、羌活、獨活祛風濕,疏通開痹,全方標本兼顧,扶正法邪。

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是指利用食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中醫(yī)學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物,只要使用得當,配之得法,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由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程遷延,恢復緩慢,患者必須長期服藥治療,配合飲食調理不僅可以增加療效,而且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和抑制藥物的毒副反應,對該病的治療與康復十分有益,應用時應掌握如下原則:

辨證配食辨證配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為治療大法。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fā)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苡米、黑豆等利濕之品;熱痹者一般濕熱之邪交織,藥膳要求清中能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之品

應注意的飲食飲食營養(yǎng)應注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應限量,但不是忌食。

1、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jié)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jié)炎加重、復發(fā)或惡化。

2、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jié)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jié)破壞。

3、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jié)滑膜炎的發(fā)展,易引起關節(jié)腫脹和疼痛加重。

4、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注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劇關節(jié)炎惡化。

5、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制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

1.風濕熱邪,阻痹關節(jié)型

(1)苡米仁粥(《本草綱目》):苡米仁為未,同粳米煮粥常食。

(2)柳枝或西河柳50-100g。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14天。(經驗方)

(3)小麥60g,茅根、甘草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有效。(經驗方)。

2.風寒濕邪,阻痹關節(jié)型

(1)苡米干姜粥(民間驗方):苡米50g,糖50g,干姜9g。先將苡米、于姜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再調白糖服食。每天1次,連服1個月。

(2)辣椒根煮豬肉(民間驗方):瘦豬肉100g,辣椒根90g。共煮湯,調味后服食。每天1次,連服7—10天。

(3)石榴皮煮母雞(民間驗方):石榴皮 150g,母雞 1只。將母雞去毛及內臟,切塊,加石榴皮同煮湯調味服食??蛇B服數劑。

3.肝腎虧損,痰濕凝結型

(1)公雞湯(民間驗方):黃腿公雞一只(重500g),加麻黃、牛膝、木瓜各6g,和雞肉燉著吃,剩下骨頭焙干,沖黃酒服出汗。

(2)五加皮燉母雞(民間驗方):五加皮60g,老母雞1只(去頭、足及內臟),加水燉熟,取湯及雞腿。待癥狀減輕,隔3—5天再服一劑。

(3)烏頭大米粥(民間驗方):生川烏頭 3—5g,大米 50g,姜汁 10滴,蜂蜜適量。將川烏頭搗為細未,先煮沸米粥,后加川烏頭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后加入姜汁,攪勻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食,5—7天為一療程。

調理3環(huán)節(jié)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患,病程長、難調理,而要全面貫徹長時間多階段的調理方案,對病人的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必須做到醫(yī)患結合共同防治,否則一個好的調理方案,可能會因為來自病人方面的失誤而不能顯現出預期的效果,或短期收效卻得不到鞏固而前功盡棄,因此必須十分注重對于病人的管理,主張做好如下3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即:加強教育,認真指導,主動追綜。

1、加強教育:就是要對病人進行疾病知識的教育,為此必須提供必要的宣傳資料、科普讀物,并舉辦健康宣教講座,使病人對此病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便于理解調理方案、落實調理方案、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

2、認真指導:是指應詳細地向病人解釋調理方案、用藥的方法,而再利用回信、電話回答等形式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種疑問,給予病人針對性的指導,使患者能結合其已掌握的知識,在調理的每一階段更好地理解用類風濕藥物的目的和意義,積極貫徹調理方案。

3、主動追蹤:必須建立完整的病患者檔案資料,定期主動地追蹤隨訪,既可不斷了解調理效果,總結有益經驗,又可給患者提供不間斷的調理信息服務,使患者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取得最佳調理。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