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德強,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72年出生,1995年中北大學精細化工畢業(yè),1998年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工業(yè)催化)專業(yè)碩士畢業(yè)后到重慶市環(huán)境保護局任工程師,2001年2月辭職脫產(chǎn)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yè)攻讀博士學位,從事人Vps29等重要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和功能關系研究及人造血干/祖細胞結構基因組學研究,參與了多項導師主持的國家“973”、“863”、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究,獲2005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2005年博士畢業(yè)后到重慶醫(yī)科大學醫(yī)學檢驗系暨(省部共建)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作,任重慶醫(yī)科大學副教授,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員?,F(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幽門螺旋桿菌外膜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關系研究”和“肺炎鏈球菌RNA酶結構和功能研究”、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Vps家族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關系研究”等課題,在J.Biol.Chem.、ProteinSci.等國內外SCI刊物發(fā)表研究論文5篇(第一作者3篇),其主要研究成果被NatureReviewMolecularCellBiology(SCIIF35)、ChemicalReviews(SCIIF21)、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SCIIF12)、PlantCell(SCIIF12)等多篇重要學術刊物所肯定并引用。
針對臨床病原微生物具有嚴重的抗藥性,開展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結合蛋白質三維結構和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新一代抗生素的潛在作用靶位點,并為此基于核酸結合蛋白質結構開發(fā)設計新一代治療感染性疾病藥物。同時課題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的T-CHe教授合作進行腫瘤相關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和功能研究,期望可以為腫瘤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防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課題組現(xiàn)在擁有相對完整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平臺,包括基因克隆表達、蛋白質純化、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蛋白質晶體培養(yǎng)、蛋白質結構解析及結構功能關系研究等,晶體衍射將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合肥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北京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及在建的上海國家大光源工程等。
歡迎熱愛科學研究,具有生物學、化學、物理學、藥學、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等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報考。
聯(lián)系方式:023-68486820(辦),023-68486780(傳真),13452320189(手機)
E-mail:cquwangd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