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傷風桿菌生物學性狀:
?。?)形態(tài)與染色:本菌細長,有周鞭毛,無莢膜。芽胞在菌體頂端,呈圓形,使整個細菌體呈鼓槌狀。早期培養(yǎng)物為革蘭陽性,培養(yǎng)48小時后,尤其是芽胞形成后,易轉變?yōu)楦锾m陰性。
(2)培養(yǎng)特性:為專性厭氧菌,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不易生長。可在血平板上生長,37℃48小時形成扁平、灰白色、半透明、邊緣不齊的菌落。
?。?)生化反應:本菌一般不發(fā)酵糖類,能液化明膠,產生硫化氫,多數菌株吲哚陽性,不還原硝酸鹽,對蛋白質有微弱的消化作用。
?。?)抗原構造:本菌有菌體(O)抗原和鞭毛(H)抗原。
(5)抵抗力:繁殖體的抵抗力與其他細菌相似,但芽胞體抵抗力非常強,在干燥的土壤和塵埃中可存活數十年。
2.微生物學檢查:
破傷風的臨床表現典型,根據臨床癥狀即可作出診斷,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所以一般不做細菌學檢查。
?。?)特殊需要時,可從病灶處取標本涂片,革蘭染色鏡檢。
(2)需要培養(yǎng)時,將標本接種皰肉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
?。?)也可進行動物試驗。
3.臨床意義:本菌可引起人類破傷風,對人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它產生的外毒素。細菌不入血,但在感染組織內繁殖并產生毒素,其毒素人血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本菌產生的毒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特殊的親和力。主要癥狀為骨骼肌痙攣。典型的臨床癥狀為咀嚼肌痙攣造成的牙關緊閉、呈苦笑面容,以及頸部、軀干及四肢肌肉持續(xù)強直性痙攣導致的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終因窒息死亡。
4.治療原則
?。?)正確處理創(chuàng)口,包括清創(chuàng)、擴創(chuàng)等,防止厭氧微環(huán)境。
?。?)可以盡早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也可同時給予類毒素。在注射抗毒素前應做皮試。
(3)采用四環(huán)素、紅霉素等進行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