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一、血栓概念
在活體的心血管內,血液發(fā)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體質塊稱為血栓。
二、血栓形成的條件
1.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2.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
3.血液凝固性增加。
三、血栓的類型
(一)白色血栓
多發(fā)生于心瓣膜、心腔內、動脈或靜脈內血栓的起始部,形成延續(xù)性血栓的頭部。
肉眼:灰白色小結節(jié),表面粗糙質實,與發(fā)生部位緊密粘著。
鏡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纖維素構成。
(二)混合血栓
血栓頭部形成后,致其下游血流減慢和漩渦,從而再形成一個血小板凝集堆,在血小板
小梁之間,血液發(fā)生凝固,纖維素形成網狀結構,其內充滿大量的紅細胞,此過程交替進行,形成灰白與紅褐色交替的層狀結構,稱為層狀血栓,即混合血栓。
肉眼:與血管壁粘連,構成延續(xù)性血栓的體部。
鏡下:淡紅色的珊瑚狀的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間由充滿紅細胞的纖維素網所構成,血小板小梁邊緣有較多的中性粒細胞粘附。
(三)紅色血栓
隨著混合血栓逐漸增大阻塞血管腔,使下游血流停止致血液凝固,構成延續(xù)性血栓的尾部。
肉眼:呈暗紅色、濕潤、有彈性、與血管壁無粘連。經過一段時間,變得干燥、無彈性、質脆易碎,可脫落形成栓塞。
(四)透明血栓
最常見于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其發(fā)生于微循環(huán)的小血管內,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質性的纖維素構成,又稱為微血栓或纖維素性血栓。
四、血栓的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一)血栓的結局
軟化、溶解、吸收;機化、再通;鈣化。
(二)血栓對機體的影響
血栓形成對破裂的血管起堵塞裂口和止血的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這是對機體有利的一面。但多數(shù)情況下血栓形成對機體則造成不利的影響。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變形。
4.廣泛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