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中藥詞典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苧麻根Zhumagen

2009-12-30 11:25 醫(yī)學教育網
|

  《名醫(yī)別錄》

  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和根莖。我國中部、南部、西南均有產,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山東、陜西等地。冬、春季采挖,洗凈,曬干,切段生用。

  【性能】甘,寒。歸心、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

  【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功能涼血止血,凡血分有熱,絡損血溢之諸出血證,皆可應用。若出血量少,證情較輕者,可單用本品煎服;證情較重,出血不止,有氣隨血脫之象者,應配伍人參、蛤粉等同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苧根散(《圣濟總錄》)。

  2.胎動不安、胎漏下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清熱安胎,歷來視為安胎之要藥。凡胎熱不安、胎漏下血之證,可單用取效,如《梅師集驗方》治妊娠胎動下血腹痛,以單味苧麻根煎湯服用。若治勞損所致的胎動腹痛下血,常配地黃、阿膠、當歸、白芍等同用,如苧根湯(《小品方》)。

  3.熱毒癰腫。本品性寒能清熱解毒,故可用治熱毒癰腫,多以外用為主,常以鮮品搗敷患處。如《本草圖經》治癰疽發(fā)背初起,未成膿者,《梅師集驗方》治乳癰初起微赤,均以本品搗敷;《外臺秘要》、《肘后方》治丹毒,單用本品煮濃汁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鮮品30~60g,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鮮品搗敷。

  【古籍摘要】

  1.《名醫(yī)別錄》:“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治渴。安胎,貼熱丹毒腫有效。漚苧汁,主消渴也。”

  2.《醫(yī)林纂要》:“孕婦兩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熱,胎多不安。苧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為郁熱,此安胎良藥也。”

  3.《本草綱目拾遺》:“治諸毒,活血,止血。功能發(fā)散,止渴,安胎;涂小兒丹毒,通蠱脹,崩漏,白濁,滑精,牙痛,喉閉,骨鯁,疝氣,火丹,癤毒,胡蜂,毒蛇咬,發(fā)背,疔瘡,跌撲損傷。”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根含酚類、三萜甾醇、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綠原酸、咖啡酸等。

  2.藥理作用:由苧麻根所含成分綠原酸生成的咖啡酸有明顯止血作用。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3.臨床研究:取苧麻根粉適量,用醋調成糊狀,外涂患處,每日3~4次,治療腮腺炎有較好療效(福建中醫(yī)藥,1991,3:21);用苧麻根15g,牛蒡子10g,生甘草6g,水煎2次,合并濃縮至50ml,加入60%乙醇沉淀,濾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濃縮至30ml.分2~3次,每晚睡前30分鐘用以漱口,每次3~5分鐘,含漱后咽下,14日為1療程。共治療鼾癥254例,總有效率為95.66%(黑龍江中醫(yī)藥,1991,5:13)。此外,還可用于糖尿病、白細胞低下等病癥。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