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增生是指長期服用某毪藥物而引起牙齦的纖維性增生和體積增大。
(一)病因及病理
1.病因
?。?)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苯妥英鈉(大侖?。⑩}通道阻滯劑、免疫抑制劑等是本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癲癇患者長期服用苯妥英鈉,使原來已有炎癥的牙齦組織發(fā)生纖維性增生。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維拉帕米等和免疫抑制劑環(huán)孢素也可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硝苯地平為鈣通道阻滯劑,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具有擴張周醫(yī).教育網搜集圍血管和冠狀動脈的作用。環(huán)孢素為免疫抑制劑,常用于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果鈣通道阻滯劑和免疫抑制劑兩藥聯(lián)合應用,會增加牙齦增生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但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真正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2)菌斑引起的牙齦炎癥可能促進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fā)生。
長期服用苯妥英鈉,可使原來已有炎癥的牙齦發(fā)生纖維性增生。局部刺激因素雖不是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原發(fā)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牙齦炎癥能加速和加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發(fā)展。有學者認為炎癥介質可能激活牙齦成纖維細胞對血液中上述藥物的反應性增生。
2.病理苯妥英鈉引起的牙齦增生,其病理特點為上皮棘層顯著增厚,釘突伸長達到結締組織深部。結締組織中有致密的膠原纖維束、大量成纖維細胞和新生的血管,間有多量無定形的基質,炎癥細胞較少,常局限于齦溝附近。若繼發(fā)炎癥后,就可有炎癥細胞浸潤于結締組織中。
環(huán)孢素和硝苯地平所引起的牙齦增生其組織學和臨床表現(xiàn)均與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相似,但環(huán)孢素引起的增生組織中血管和慢性炎癥細胞的成分較多。
(二)臨床表現(xiàn)
1.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于服藥后的1~6個月內。
2.增生起始于唇頰側或舌腭側齦乳頭,呈小球狀突起于牙齦表面。繼之,增生的齦乳頭繼續(xù)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連并向齦緣擴展,蓋住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著齦,使牙齦的外觀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齦乳頭可呈球狀、結節(jié)狀,增生的牙齦表面可呈桑葚狀或呈分葉狀,增生的牙齦基底與正常牙齦之間可有明顯的溝狀界線。牙齦增生嚴重者,甚至可覆蓋大部或全部牙冠,嚴重妨礙進食,也影響美觀和口腔衛(wèi)生。
3.增生的牙齦還可將牙齒擠壓移位,這種情況多見于上前牙。
4.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牙齦組織一般呈淡粉紅色,質地堅韌,略有彈性,一般不易出血。多數(shù)患者無自覺癥狀,無疼痛。由于牙齦增生腫大,使齦溝加深,形成假性牙周袋,加之牙齦失去正常生理外形,使菌斑易于堆積,也可合并有程度不同的牙齦炎癥,此時牙齦可呈深紅或紫紅色,質地較松軟,牙齦邊緣部分易于出血。
5.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fā)生于全口牙齦,但以上、下前牙區(qū)為重。它只發(fā)生于有牙區(qū),拔牙后,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根據牙齦實質性增生的特點以及長期服用上述藥物的歷史,診斷本病并不困難,但應仔細詢問全身病史。
2.鑒別診斷
?。?)遺傳性牙齦纖維瘤?。捍瞬o長期服藥史但可有家族史,牙齦增生范圍廣泛,程度重。
?。?)以牙齦增生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齦炎:一般炎癥較明顯,好發(fā)于前牙的唇側和牙齦乳頭,增生程度較輕,覆蓋牙冠一般不超過1/3,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因素,無長期服藥史。
(四)治療原則
1.停止使用引起牙齦增生的藥物這是對藥物性牙齦增生的最根本的治療。如病情不允許停藥,要與相關的??漆t(yī)師協(xié)商,考慮更換其他藥物或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以減輕副作用。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過潔治、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并消除其他一切導致菌斑滯留的因素。癥狀輕者經上述治療后牙齦增生可明顯好轉甚至痊愈。
3.局部藥物治療對牙齦炎癥明顯的患者,可用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袋,并在袋內置入抗菌消炎的藥物,待炎癥減輕后再作進一步的治療。
4.手術治療經上述治療后增生的牙齦如仍不能完全消退者,可采用手術治療——牙齦切除術和牙齦成形術。手術應選擇在全身病情穩(wěn)定時進行。
5.指導患者嚴格控制菌斑,以減輕服藥期間的牙齦增生程度,減少和避免術后的復發(fā)。
(五)治療方法
1.菌斑控制和潔治術同慢性齦炎治療方法中所述的方法。
2.牙齦切除術及牙齦成形術
牙齦切除術是用手術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齦組織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齦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齦溝。牙齦成形術與牙齦切除術相似,只是其目的較單一,為修整牙齦形態(tài),重建牙齦正常的生理外形,兩者常合并使用。
(1)適應證
1)牙齦纖維性增生、藥物性增生等牙齦增生性病損,經牙周基礎治療后牙齦仍肥大、增生,形態(tài)不佳,或存在假性牙周袋,全身健康無手術禁忌證者。
2)后牙區(qū)中等深度的骨上袋,袋底不超過膜齦聯(lián)合,附著齦寬度足夠者。
3)牙齦瘤和妨礙進食的妊娠瘤,在全身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手術。
4)冠周齦片覆蓋在阻生牙驗面上,而該阻生牙的位置基本正常,切除齦片有利于牙的萌出。
?。?)非適應證
1)未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牙周炎癥未消除者。
2)深牙周袋,袋底超過膜齦聯(lián)合。
3)牙槽骨缺損及牙槽骨形態(tài)不佳,需行骨手術者。
4)前牙的牙周袋,牙齦切除術會導致牙根暴露,影響美觀。
(3)手術方法
1)麻醉:傳導阻滯麻醉和(或)局部浸潤麻醉。一般多用含腎上腺素的阿替卡因(阿替卡因的濃度為4%),可達到減少術中出血的效果;也可用2%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盡量在手術區(qū)根方的齦頰溝部作浸潤麻醉,腭側則行切牙孔或腭大孔阻滯麻醉,避免直接注入手術切除部位,否則會影響手術切除的準確性。
2)消毒:讓患者在術前用0.12%氯己定含漱,以清潔口腔??谇恢車つw用酒精消毒,鋪無菌巾。術者戴無菌手套。
3)標定手術切口的位置:用牙周探針檢查齦袋或牙周袋情況,標出袋底位置,據此確定切口位置。袋底位置的標定,可用印記鑷法,也可用探針法。
印記鑷法:將印記鑷的直喙(無鉤的一端)插入袋內并達袋底,彎喙(有鉤的一端)對準牙齦表面,夾緊鑷子,使兩喙并攏。彎喙刺破牙齦形成一個出血點為標記點,該出血點與袋底位置一致。
探針法:用探針探查袋的深度,在牙齦表面相當于袋底處用尖探針刺入牙齦,形成出血點,作為印記。
在術區(qū)每個牙唇(舌)側牙齦的近中、中央、遠中處分別做標記點,各點連線即為袋底位置,作為切口的依據。切口位置應位于此連線的根方1~2mm。如果牙齦組織較厚,切入點可位于更根方一些。
4)切口:使用15號刀片或斧形齦刀,在已定好的切口位置上,將刀刃斜向冠方,與牙長軸呈45°角切入牙齦,直達袋底下方的根面。
一般做連續(xù)切口,使齦緣成扇貝狀外形,然后使用柳葉刀或ll號尖刀,在鄰面牙間處沿切口處切入,將牙齦乳頭切斷,從而將增生的牙齦切除下來。但應注意切入角度不要過大,避免暴露牙槽骨。切入的角度可以根據牙齦的厚薄適當調整,如醫(yī).教育網搜集牙齦較厚,可減小切入的角度。切齦時切忌反復切割損傷組織而使齦緣呈鋸齒狀,并避免殘留牙齦組織,否則不利于組織愈合。切口也可是逐個牙分別間斷地切除牙齦,但此時要注意相鄰牙齦切口的連接及齦外形的連續(xù)。
5)用齦上潔治器(常用寬背鐮形潔治器或Ball刮治器)刮除切下的邊緣齦組織和鄰面牙間齦組織,然后徹底刮凈牙面殘留的牙石、病理肉芽組織及病變的牙骨質。
6)修整牙齦:用小彎剪刀或齦刀,修剪創(chuàng)面邊緣及不平整的牙齦表面,使牙齦形態(tài)與牙面呈45°角,并形成逐漸向邊緣變薄、扇貝狀的正常生理外形。
7)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紗布壓迫止血,檢查創(chuàng)面,外敷牙周塞治劑。
8)術后處理:24小時內手術區(qū)不刷牙,可進軟食??捎?.12%氯己定含漱劑,每日2次,每次15ml含漱l分鐘,以達到術后菌斑控制的目的。一般不用內服抗菌藥。5~7日復診,除去牙周塞治劑。若創(chuàng)面較大,尚未愈合,必要時可再敷牙周塞治劑1周。
?。?)術后的組織愈合:約在牙齦切除術后2周時臨床上牙齦外觀正常,正常的齦溝建立,但組織學上的完全愈合則需6~7周,齦溝液的量在術后l周內增加,在約5周時恢復正常。如果手術時將原有的結合上皮完全切除,則愈合醫(yī).教育網搜集后附著水平略有喪失,牙槽嵴頂也有輕微的吸收。牙齦切除術后的愈合過程雖然一樣,但愈合時間的長短受手術創(chuàng)面大小、局部刺激因素及感染等因素的影響。
(六)預防
對于需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huán)孢素和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者,應在開始用藥前先進行口腔檢查,消除一切可能引起牙齦炎的刺激因素,并教會患者控制菌斑保持口腔衛(wèi)生的方法。積極治療原有的齦炎,能減少本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