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口腔醫(yī)學知識 > 口腔基礎 > 口腔解剖生理學 > 正文

咀嚼運動中的生物力

2009-09-02 20:59 醫(yī)學教育網
|

  影響力的因素主要有性別、年齡、咀嚼習慣、力線的方向、張口距離以及口頜系統(tǒng)的狀態(tài)等。力為生物力,各種力測量儀雖能測得一定力,但與實際力尚有差距,且不同類型的力儀,其測量值也有差異。

 ?。?)咀嚼力:為咀嚼肌所能發(fā)揮的最大力,也稱咀嚼肌力。其力量的大小,一般與肌肉在生理狀態(tài)下的橫截面積成正比。根據Weber測定法,正常肌肉橫斷面積所能發(fā)揮的力,平均為10㎏/cm2。成年人的顳肌、咬肌和翼內肌的橫斷面積約為8 cm2、7.5 cm2和4 cm2,三肌共為19.5 cm2,三肌應有咀嚼力l95kg,但根據肌纖維附著部位和方向的不同,它們所產生的垂直向力為顳肌80kg、咬肌70kg和翼內肌30kg.這些是理論上的數據,實際咀嚼力的大小,視參與咀嚼的肌纖維的多少而定。

 ?。?)力:咀嚼時,咀嚼肌僅發(fā)揮部分力量,一般不發(fā)揮其全力而留有潛力,故牙齒實際所承受的咀嚼力量,稱為 力或咀嚼壓力。力的大小,因人而異,同一個體,因其年齡、健康狀況及牙周膜的耐受閾大小而有所不同。力與咀嚼力的大小密切相關。

 ?。?)最大力:為牙周組織所能耐受的最大力。最大力測定通常是通過力計測量,其大小順序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側切牙。日常咀嚼食物所需力約為3~30kg(最大力之一半),由此可知正常牙周組織尚儲備一定的承受力,此力量稱為牙周潛力或稱牙周儲備力。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免費直播|2021年口腔醫(yī)師備考攻略
【11月10日】老師鴻儒全面講解2021年口腔醫(yī)師備考攻略

直播時間:11月10日 19:30-21:00

主講老師:鴻儒

直播主題:2021年口腔醫(yī)師備考攻略全面講解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