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ㄒ唬具m應癥】(20分)
1.腦和脊髓炎癥性疾病的診斷。
2.腦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診斷。
3.氣腦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4.早期顱高壓的診斷性穿刺。
5.鞘內給藥。
6.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腦脊液以緩解癥狀。
?。ǘ窘砂Y】(10分)
1.嚴重顱內壓增高或已出現(xiàn)腦疝跡象者。醫(yī)學 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2.穿刺部位的皮膚、皮下軟組織或脊柱有感染時。
3.顱內占位性病變,尤其是后顱窩占位性病變。
?。ㄈ緶蕚涔ぷ鳌浚?0分)
器械:腰椎穿刺包、手套、閉式測壓表或玻璃測壓管、治療盤(碘酒、乙醇、棉簽、膠布、局部麻醉藥)、需作培養(yǎng)者,準備培養(yǎng)基。
?。ㄋ模静僮鞣椒ā浚?0分)
1.通常取彎腰側臥位,背部和床面垂直。
2.通常選腰3-4椎間隙,并做好標記。
3.自中線向兩側進行常規(guī)皮膚消毒。打開穿刺包,戴無菌手套,并檢查穿刺包內器械,鋪無菌洞巾。
4.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5.用20號穿刺針(小兒用21-22號)沿棘突方向緩慢刺入,進針過程中針尖遇到骨質時,應將針退至皮下待糾正角度后再進行穿刺。成人進針約4-6cm(小兒約3-4cm)時,即可穿破硬脊膜而達蛛膜網(wǎng)下腔。醫(yī)學 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6.拔出針芯,可見腦脊液滴出,接測壓管,讓病人雙腿慢慢伸直,記錄腦脊液壓力。緩慢放液(不超過2-3ml)送化驗檢查。
7.畢插入針芯拔出穿刺針。穿刺點碘酒消毒,敷以消毒紗布并用膠布固定。8.術后平臥4-6小時。
?。ㄎ澹締栴}】(20分)
1.側臥位成人為0.78-1.96kPa(80-200mm水柱),超過200mm水柱提示顱壓增高。
2.壓力動力學檢查:
(1)頸靜脈壓迫試驗(Queckenstedt試驗)
用手壓迫雙側頸靜脈,使顱內靜脈系統(tǒng)充血而致顱內壓力增高,增高了的壓力傳達到連接于腰椎穿刺針的壓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顯升高,放松壓迫后液面迅速下降。無梗阻時腦脊液壓力應在頸部加壓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點,去壓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壓水平。部分梗阻時壓力上升、下降均緩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壓水平;完全梗阻時,則在頸部加壓后,測壓管腦脊液壓力不升或上升極少。
?。?)壓腹試驗目的是了解針頭是否在椎管蛛網(wǎng)膜下腔內。
若壓力上升緩慢或不升謂之陽性,說明腰穿針不通暢或不在椎管蛛網(wǎng)膜下腔內。
3.從腦脊液外觀怎樣區(qū)別穿刺損傷?用三管連續(xù)接取腦脊液,如果顏色逐漸變淡,提示穿刺損傷;均勻一致為血性腦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