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
一、促進和支持消化內鏡學這門新興及交義學科的進步和發(fā)展,使全國人民的健康受益。同時作為一個主要核心來引導本學科學術水平和操作技術的提高及規(guī)范化,使全國的消化內鏡醫(yī)生受益。全國各地的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的委員們經常積極活躍地參與國內各省市及國際的各項學術活動。國內的學術活動包括:
(1)在全國各大城市的知名醫(yī)院建立消化內鏡培訓中心:例如北京友誼醫(yī)院內鏡培訓中心、北京協和醫(yī)院內鏡培訓中心、武漢同濟醫(yī)科大學內鏡培訓中心、上海長海醫(yī)院內鏡培訓中心等。這些培訓中心每年定期舉辦消化內鏡學習班,面向全國各地的基層招收學員,向他們傳授當前國際及國內最先進的消化內鏡技術,使全國消化內鏡的整體技術水平獲得提高。
(2)定期在全國各地區(qū)舉辦消化內鏡專題研討會,手把手內鏡操作培訓班等以促進各種消化內鏡新技術的開展及治療內鏡技術水平的提高:例如自1996年開始每年定期輪流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超聲內鏡研討會,邀請當今世界知名專家來華做有關超聲內鏡的學術報告及現場操作表演,并手把手地培訓我國的年青專家,迄今己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南京、西安等地舉辦了七屆超聲內鏡研討會,大大地促進了超聲內鏡這門新技術在我國的普及開展和提高。
(3)統(tǒng)一及規(guī)范各種消化內鏡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技術,制定消化內鏡學的統(tǒng)一名詞術語集:根據衛(wèi)生部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中華消化內鏡分會己編寫了消化內鏡診治規(guī)范;先后編寫了兩本消化內鏡名詞術語集;1998年在煙臺舉行座談會制定了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及治療規(guī)范;2000年在昆明召開座談會制定了全國食管靜脈曲張分級及治療暫行標準;2003年7月擬在大連召開全國慢性胃炎診斷與治療座談會,會上將制定全國慢性胃炎的內鏡下分型及分級,以及治療的指導意見。2003年10月準備在濟南召開全國食管炎、Barrett‘s食管診斷標準修改座談會。以上這些工作對促進消化內鏡這門新興學科的診療規(guī)范化及學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與相關學科聯合舉辦具有共同基礎、近似領域、相互關連及彼此促進的大型學術會議,以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與國際相關的學術組織達到了接軌。例如:與中華消化病學會及中華肝病學會合作,于1997年10月在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DDW-China學術大會(中國消化系疾病學術周),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其中包含了一項由世界消化病組織OMGE舉辦的國際胃腸道腫瘤研討會;此次會議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為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進入國際相關學術組織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第一屆DDW-China學術大會的參會代表達1700余人,每次在消化內鏡演示分會場的參加人數超過500名。第二屆DDW-China學術大會于2001年11月在上海舉辦,參會人數也達1500名,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的另一項主要宗旨為在國際上建立廣泛的學術交流及聯系,促使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走向世界。
(1)由于消化內鏡學是一門操作技術性很強的學科,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建立的早期階段國內治療消化內鏡的水平與國際相比尚有相當差距;為了縮短差距,早日趕上世界先進國家消化內鏡的水平,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自成立后即與香港消化內鏡學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自1990年起,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與香港消化內鏡學會合作,每兩年聯合舉辦一次國際治療內鏡及胃腸病學術研討會;迄今己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沈陽、西安等地舉辦了七屆。這種形式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尤其是以內鏡操作和示范表演為核心的會議內容,是促進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與國際同行們進行學術交流的最佳方式;也是中國消化內鏡學術界尤其是青年工作者向國際知名專家學習的好機會;使得耒自澳洲、中國大陸、香港、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及美國的消化內鏡精英們能夠在中國匯聚一堂,切磋技藝,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事實證明這類國際性會議反過來又促進了中國國內消化內鏡學術水平的進步和提高;前三屆國際會議的內鏡操作示范表演者幾乎均為國外專家,伴隨著時代的前進及中國消化內鏡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在舞臺上進行示范操作表演的中國年青學者也逐年增多,后四屆國際治療內鏡研討會中進行操作示范表演者的大部分均為中國的青年專家和學者,甚至有的中國青年專家受到香港消化內鏡學會的邀請,赴香港進行表演。
(2)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與日本消化內鏡學會也開展了緊密的合作。1999年在中國沈陽舉辦了第一屆中日雙邊消化內鏡及胃腸病學術研討會,參會代表約800名,其中日方代表80名,會議內容除學術報告外,尚有現場操作示范表演;會議取得了園滿成功,既交流了中日雙方在消化內鏡學術領域中的成就和經驗,更增進了中日兩國消化內鏡工作者的深厚友誼。會后中日雙方約定今后每兩年一次在中國和日本輪流舉辦;并一致推選于中麟與藤田力也分別擔任中日雙方的主席,張齊聯與佐竹儀治為中日雙方的秘書長,陸星華與中島正繼為中日雙方的科學委員。2001年5月第二屆中日雙邊消化內鏡及胃腸病學術研討會在日本神戶舉辦,中方代表60多名赴日本參會,其中包括了中華消化內鏡學分會的全體委員,及部分中華醫(yī)學會的領導成員,會議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三屆中日雙邊消化內鏡及胃腸病學術研討會預訂于2003年9月16-19日在中國美麗的桂林市舉辦,中日雙方組委會成員于2002年9月在中國西安市召開了第一次籌備會議,雙方共同商討了此次會議的主要學術內容,并決定此次會議主要以中日雙方的青年學者為主,并以學術報告及錄相討論的方式進行中日雙邊學術交流。但是由于2003年5月份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國的流行及發(fā)展形勢,中日雙方組委會決定此次會議延期召開。
此外,各省市地方消化內鏡分會也與相關的日本地方消化內鏡學術組織建立中日雙邊學術交流活動,例如北京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與日本京都第二赤十字病院合作,自1996年開始每年三月在北京舉辦中日消化內鏡座談會,迄今己舉辦七屆;自2000年開始每年11月在北京舉辦中日早期消化管癌診治座談會迄今己舉辦三屆,對交流中日兩國學者診治消化管早期癌的經驗取得很大的推動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