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溫熱類溫病主要證治-中西醫(yī)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考點”的內(nèi)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溫熱類溫病主要證治
要點 | 主癥 | 病機 | 方藥 |
衛(wèi)分證治 | 發(fā)熱、微惡寒、口微渴;頭痛、咳嗽、舌邊尖紅、苔薄白等 | 風溫初起 風熱病邪 襲于肺衛(wèi) | 銀翹散(辛涼平劑、表證明顯)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鮮蘆根 桑菊飲(辛涼輕劑、咳嗽) 杏仁、連翹、薄荷、桑葉、菊花、桔梗、蘆根、生甘草 |
氣分證治 | 發(fā)熱、痰涎壅盛、喘促、便秘、苔黃膩或黃滑 | 肺熱腑實 肺經(jīng)痰熱壅阻,腸腑熱結(jié)不通 | 宣白承氣湯:生石膏、生大黃、杏仁粉、瓜蔞皮 |
發(fā)熱、干咳無痰或少痰、喘、滿、燥、煩,舌紅苔干 | 燥熱傷肺 燥熱之邪壅肺,氣陰兩傷 | 清燥救肺湯:生石膏、桑葉、甘草、人參、胡麻仁、阿膠、麥冬、杏仁、枇杷葉 | |
營分證治 | 身熱夜甚、心煩躁擾、譫語、 甚至斑疹隱隱(血分)舌質(zhì)紅絳、脈細數(shù) | 熱灼營陰 擾神竄絡(luò) | 清營湯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玄參、 麥冬、丹參、黃連、銀花、竹葉心 連翹 入營猶可透熱轉(zhuǎn)氣 |
熱陷心包證治 | 身灼熱、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色鮮絳、脈細數(shù) | 熱入心包 煉液成痰 痰熱閉竅 | 清宮湯送服三寶 清宮湯:玄參心、蓮子心、竹葉卷心、連翹心、犀角尖(水牛角尖代)、連心麥冬 安宮:最涼,清熱解毒、用于高熱神昏 紫雪:重鎮(zhèn),息風止痙、用于高熱動風 至寶:芳開,芳香避穢、痰濁蒙蔽心竅 |
熱盛動風證治 | 高熱、頭痛頭脹 心中躁擾、神昏 手足抽搐 角弓反張 舌紅或絳脈弦數(shù) | 邪熱亢盛 深入厥陰 引動肝風 | 羚角鉤藤湯 羚羊角、桑葉、菊花、鉤藤、生地、白芍、竹茹、川貝、茯神、甘草 |
血分證治 | 身灼熱 躁擾不安甚或昏狂譫妄 斑疹顯露或紫黑 或吐衄便尿血 舌深絳、脈細數(shù) | 血分熱毒熾盛 動血耗血 瘀熱內(nèi)阻 | 犀角地黃湯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藥、丹皮 入血就恐耗血動血 直須涼血散血 |
真陰耗竭證治 | 低熱不退 手足心熱 口干咽燥 齒黑或心悸耳聾 舌干絳、脈虛軟 | 溫病日久真陰耗傷邪少虛多 | 加減復(fù)脈湯 炙甘草、干生地、麥冬、阿膠、 麻仁、白芍 炙甘草湯加減,正邪交爭時不可用 |
虛風內(nèi)動證治 | 低熱 手足蠕動或瘈疭 心悸或憺憺大動 甚則心痛 形消神倦 咽干齒黑 舌干絳 脈虛細無力 | 溫病后期 水不涵木虛風內(nèi)動 | 三甲復(fù)脈湯 炙甘草、干生地、白芍、麥冬、阿膠、麻仁、生牡蠣、生鱉甲、生龜板 大定風珠 炙甘草、干生地、白芍、麥冬、阿膠、麻仁、生牡蠣、生鱉甲、生龜板、五味子、雞子黃 |
后期正虛邪戀證治 | 身熱 心煩不得臥 口燥咽干 舌紅苔黃或薄黑而干 脈細數(shù) | 溫病后期 腎陰耗傷 心火仍熾心腎不能互濟 | 黃連阿膠湯 黃連、黃芩、炒白芍、阿膠、雞子黃 |
夜熱早涼 熱退無汗 能食形瘦 舌紅少苔 脈沉細略數(shù) | 溫病后期 陰液虧損 余邪留伏陰分 |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 壯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風珠、復(fù)脈;邪少虛多者,不得用黃連阿膠湯;陰虛欲痙者,不得用青蒿鱉甲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