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小兒脫水分為哪幾類?小兒脫水如何分類?相信這是大家最想知道,而且最想了解的問題。下面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了解小兒脫水的分類能有所幫助。
脫水是指水分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所引起的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的減少,脫水時除喪失水分外,尚有鈉、鉀和其他電解質的丟失。
1.脫水程度反映患病后累積的體液丟失量,一般根據精神、神志、皮膚彈性、循環(huán)情況、前囟、眼窩、尿量及就診時體重等綜合分析判斷。常將其分輕、中、重三度。
(1)輕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5%以下(30~50ml/kg)?;純壕裾;蛏圆?;皮膚稍干燥,彈性尚可;眼窩、前囟輕度凹陷;哭時有淚;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減少。
(2)中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的5%~l0%(50~l00ml/kg)?;純壕裎一驘┰瓴话?,皮膚干燥、彈力差;眼窩、前囟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口唇黏膜干燥i四肢稍涼,尿量明顯減少,脈搏增快,血壓稍降或正常。
(3)重度脫水:失水量占體重的l0%以上(100~120ml/kg)。患兒呈重病容,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膚灰白或有花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干燥,失去彈性;眼窩、前囟深度凹陷,閉目露睛;哭時無淚;舌無津,口唇黏膜極干燥;因血容量明顯減少可出現休克癥狀,如心音低鈍,脈細而快,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尿極少或無尿等。
2.脫水性質指現存體液滲透壓的改變,常用血清鈉含量來判定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脫水時,由于水和電解質(主要是鈉)丟失的比例不同,據此將脫水分為等滲、低滲和高滲三種類型。等滲性脫水最為常見,其次為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少見。
(1)等滲性脫水:水和電解質(主要是Na+)以血漿含量濃度成比例丟失,血漿滲透壓在正常范圍內,血清鈉濃度為l30~150mmol/L臨床上最多見于嘔吐、腹瀉、進食不足等原因所致。損失的體液主要為循環(huán)血容量和間質液,細胞內液無明顯改變。由于腎臟可以調節(jié)水和電解質的平衡,使體液維持在等滲狀態(tài),因此臨床所見的脫水多屬等滲性。
(2)低滲性脫水:電解質的損失量比水多,血漿滲透壓較正常低,血清鈉l30mmol/L,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tài)。臨床上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性慢性腹瀉、補液時輸人大量非電解質溶液、慢性腎臟疾病、充血。li心力衰竭病兒長期禁鹽并反復應用利尿劑,以及大面積燒傷損失
血漿過多者。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低,水向細胞內轉移,造成細胞外液容量減少更明顯,同時出現細胞內水腫(包括神經細胞水腫)。臨床特點為脫水癥狀比其他兩種類型嚴重,更易發(fā)生休克?;純嚎捎心X細胞水腫,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如煩躁不安、嗜睡、昏迷或驚厥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
(3)高滲性脫水:電解質損失量比水少(失水比例大于失鈉),血漿滲透壓高于正常,血清鈉>l50mmol/L,細胞外液呈高滲狀態(tài)。臨床上多見于病程較短的嘔吐、腹瀉伴高熱、不顯性失水增多而給水不足(如昏迷、發(fā)熱、高溫環(huán)境、呼吸增快)、口服或靜脈注入過多的等滲或高滲液、垂體性或腎性尿崩癥、使用大劑量脫水劑等患兒。由于細胞外液量減少,其滲透壓增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水自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使細胞外液量減少得到部分補償,故在失水量相等的情況下,脫水征較上述兩種脫水為輕,循環(huán)障礙癥狀也不明顯,但在嚴重脫水時亦可發(fā)生休克。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和細胞內脫水,患兒呈現黏膜和皮膚干燥明顯,煩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甚至驚厥;嚴重者出現神經細胞脫水、皺縮,腦脊液壓力降低,腦血管破裂出血,亦可發(fā)生腦血栓。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