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中醫(yī)基礎理論考點:津液的排泄途徑,希望對2020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與津液的輸布一樣,主要依賴于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其具體排泄途徑為:
汗、呼氣肺氣宣發(fā),將津液輸布到體表皮毛,被陽氣蒸騰而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體外。肺主呼吸,肺在呼氣時也帶走部分津液(水分)。
尿液為津液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其形成雖與肺、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但尤以腎為最。腎之氣化作用與膀胱的氣化作用相配合,共同形成尿液并排出體外。腎在維持人體津液代謝平衡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說:“水為至陰,其本在腎”。
糞大腸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糞便中亦帶走一些津液。腹瀉時,大便中含水多,帶走大量津液,易引起傷津。
綜上所述,津液代謝的生理過程,需要多個臟腑的綜合調節(jié),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為要,故曰:“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書.腫脹》)。若三臟功能失調,則可影響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過程,破壞津液代謝的平衡,從而導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環(huán)流障礙,水液停滯,或津液大量丟失等病理改變。其中,尤以腎的功能最為關鍵。故曰:“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逆調論》)。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丟失而傷津化燥,甚則陰液虧虛,乃至脫液亡陰,其治宜滋液生津、滋補陰液、斂液救陰。津液停聚則為濕、為飲、為水、為痰,其治當以發(fā)汗、化濕、利濕(尿)、逐水、祛痰為法。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