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師承 > 輔導精華

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考試方劑學復習知識點

2018-04-12 15:08 醫(yī)學教育網
|

方劑學在中醫(yī)師承考試以及中醫(yī)確有專長考試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為此復習好這一部分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方劑學復習的一部分知識點,希望可以正在準備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考試的考生可以認真復習。

考試 類別 科目 題量(道) 分值(分) 時間(分鐘)
出師考核 中醫(yī)基礎知識 中醫(yī)基礎理論 40 150 150
中醫(yī)診斷學 30
中藥學 40
方劑 40
中醫(yī)臨床專業(yè)知識 中醫(yī)內科學知識 30 150 150
中醫(yī)外科學知識 30
中醫(yī)婦科學知識 30
中醫(yī)兒科學知識 30
針灸學知識 30
確有專長考核 中醫(yī)基礎知識 中醫(yī)基礎理論 40 150 150
中醫(yī)診斷學 30
中藥學 40
方劑 40
中醫(yī)臨床專業(yè)知識 中醫(yī)內科學知識 30 150 150
中醫(yī)外科學知識 30
中醫(yī)婦科學知識 30
中醫(yī)兒科學知識 30
針灸學知識 30
其他科目知識(供選答) 30

(一)方劑與治法

1.方劑與治法的關系

方從法出,法隨證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過開泄腠理、調暢營衛(wèi)、宣發(fā)肺氣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隨汗而解的一種治法。汗法不以汗出為目的,主要是通過出汗,使腠理開、營衛(wèi)和、肺氣暢、血脈通,從而能祛邪外出,正氣調和。

汗法主要治療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證,凡是腠理閉塞,營衛(wèi)郁滯的寒熱無汗,或腠理疏松,雖有汗但寒熱不解的病證,皆可使用汗法治療。由于病情有寒熱,邪氣有兼夾,體質有強弱,故汗法又可分為辛溫發(fā)汗、辛涼發(fā)汗,或與補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質;中病即止,慎勿過量;兼顧兼夾病證;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過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法。

適用于中風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癲狂、喉痹,以及干霍亂吐瀉不得等,屬于病位居上,病勢急暴,內蓄實邪,體質壯實之證。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傷胃氣,體虛氣弱、婦人新產、孕婦等均應慎用;吐后應調養(yǎng)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過瀉下、蕩滌、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腸的宿食、燥屎、冷積、瘀血、結痰、停水等從下竅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類治法。凡邪在腸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內結,或熱結旁流,以及停痰留飲、瘀血積水等形癥俱實之證,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熱,正氣有虛實,病邪有兼夾,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溫下、潤下、逐水、攻補兼施之別,并可與其他治法結合運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屬性;中病即止,顧護正氣。

(4)和法:

和法是通過和解與調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的一種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調整臟腑功能,且無明顯寒熱補瀉之偏,性質平和,全面兼顧,適用于邪犯少陽、肝脾不和、腸寒胃熱、氣血營衛(wèi)失和等證。和法的分類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陽、透達膜原、調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調和腸胃等。

(5)溫法:

溫法是通過溫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療里寒證的一類治法。里寒證有部位淺深、程度輕重的差別,故溫法又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散寒的區(qū)別。

使用溫法要注意:"壯火食氣,少火生氣"(《內經》);"真熱假寒"證,不可誤用。

(6)清法:

清法是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熱之邪的一類治法。適用于里熱證、火證、熱毒證以及虛熱證等里熱病證。由于里熱證有熱在氣分、營分、血分、熱壅成毒以及熱在某一臟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氣分熱、清營涼血、清熱解毒、清臟腑熱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濫用,注意顧護正氣;"真寒假熱"證,不可誤用。

(7)消法:

消法是通過消食導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驅蟲等方法,使氣、血、痰、食、水、蟲等所結成的有形之邪漸消緩散的一種治法。適用于飲食停滯、氣滯血瘀、癥瘕積聚、水濕內停、痰飲不化、疳積蟲積以及瘡瘍癰腫等病證。

使用消法要注意:與下法區(qū)別應用;治宜緩圖,難以速效;常與補法等結合運用。

(8)補法:

補法是通過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以主治各種虛弱證候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各種虛證。補法的目的,在于通過藥物的補益,使人體氣血陰陽虛弱或臟腑之間的失調狀態(tài)得到糾正,復歸于協(xié)調平衡。

(二)方劑的組成原則

1.君藥

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在方劑組成中不可缺少。

2.臣藥

(1)協(xié)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

(2)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3.佐藥

(1)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癥的藥物。

(2)佐制藥,即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其峻烈之性的藥物。

(3)反佐藥,病重邪甚出現拒藥,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以防止藥病格拒。

4.使藥

(1)引經藥,即能引導方中諸藥達到病所的藥物。

(2)調和藥,即能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考試方劑學復習知識點”由醫(yī)學教育網的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對您有幫助。

相關推薦:

想要一次通過中醫(yī)師承/中醫(yī)確有專長考試,還不快來看>>

2018年全國各地區(qū)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考試時間匯總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報考地區(qū)
更多 >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林君硯 中醫(yī)師承 《中醫(yī)婦科學》 免費試聽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