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越來越近,相信很多參加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的考生都對“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舌形、舌態(tài)、舌下絡脈””感興趣,記住考點考試不丟分!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點如下:
舌形
1.老嫩舌
(1)老舌:因實邪亢盛,正氣未衰,邪正交爭,邪氣壅滯于舌所致。屬實證。
(2)嫩舌:因氣血不足,舌體失充,或陽虛水停,浸淫舌體所致。屬虛證。
2.胖瘦舌
(1)胖大舌:因津液輸布障礙,水濕之邪停滯于體內(nèi)而致。屬水濕、痰飲證。
舌淡胖大者,為脾腎陽虛,痰濕內(nèi)盛所致。
舌紅胖大者,屬脾胃濕熱,或痰熱內(nèi)蘊,或平素嗜酒,濕熱酒毒上泛所致。
(2)瘦薄舌:因氣血陰液不足,舌失其濡養(yǎng)所致。屬氣血兩虛證、陰虛火旺證。
舌淡白而瘦薄者,屬久病氣血兩虛證。
舌紅鋒干燥而瘦薄,少苔或無苔者,屬陰虛火旺證。
3.裂紋舌
因熱盛陰液大傷,或陰血不足,使舌體失于濡潤,舌面萎縮所致。主熱盛傷津、陰液虧虛、血虛證。
舌紅絳有裂紋,因熱盛傷津,或陰虛液損所致。舌淡白有裂紋者,為血虛不潤所致。生來舌面上就有較淺的裂溝、裂紋,裂溝中一般有舌苔覆蓋,且無不適感覺者,稱為先天舌裂,應與病理性裂紋加以鑒別。
4.齒痕舌
系舌體胖大而受牙齒擠壓所致,故多與胖大舌同見。屬脾虛、濕停證。
舌淡胖大而潤,舌邊有齒痕者,屬寒濕壅盛,或陽虛水停證。
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者,為脾虛或氣虛致濕停而成。
舌淡紅而嫩,舌體不大,邊有輕微齒痕者,可為先天性齒痕,多見于小兒或氣血不足者。
舌態(tài)
1.強硬舌
因熱盛傷津,或風痰阻絡,筋脈失養(yǎng)所致。主實熱證或風痰阻絡證。
舌紅絳少津而強硬者,屬熱盛證。舌強硬而胖大,舌苔厚膩者,屬風痰阻絡證。
突作舌強硬,伴語言謇澀,肢體麻本、眩暈者,為中風先兆。
2.痿軟舌
因氣血陰液虧虛,筋脈失養(yǎng)而廢弛,致使舌體痿軟。主陰虛、氣血俱虛證。
舌紅絳少苔而痿軟者,見于外感熱病后期,邪熱傷陰,或內(nèi)傷久病,陰虛火旺。
舌枯白無華而痿軟者,屬久病氣血俱虛證。
3.顫動舌
為動風之征,可因熱盛、陽亢、陰虧、血虛所致。
久病舌淡白而顫動者,屬血虛動風證。新病舌絳紫而顫動者,屬熱極生風證。
舌紅少津少苔而顫動者,屬陰虛動風證。
4.歪斜舌
多見于中風或中風先兆,或外傷等。常因肝風內(nèi)動,夾痰或夾瘀,痰瘀阻滯舌的一側經(jīng)脈,以致受阻的病側舌肌弛緩無力,而健側舌肌正常,所以伸舌時舌體歪向健側。
5.吐弄舌
多見于小兒,提示心脾有熱,或為動風先兆,或見于先天愚型兒。
6.短縮舌
常與舌痿軟并見,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短縮,色淡或青紫而濕潤者,屬寒凝筋脈,或氣血虛衰證。
舌短縮而胖大,苔滑膩者,為脾虛痰蘊,風痰阻絡所致。
舌短縮,色紅絳而干者,屬熱病傷津證。
此外,先天性舌系帶過短,亦可影響舌體伸出,無辨證意義。
舌下絡脈
舌下絡脈,指舌底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縱行的大絡脈。正常人絡脈管徑小于2.7mm,長度不超過舌下肉阜至舌尖連線的3/5,顏色暗紅,無怒張、緊束、彎曲、增生。舌下絡脈的變化,有時會出現(xiàn)在舌色變化之前,因此,舌下絡脈是分析氣血運行情況的重要依據(jù)。
舌下絡脈細而短,色淡紅,周圍小絡脈不明顯者,為氣血不足,脈絡不充所致。
舌下絡脈粗脹,或呈青紫、紫紅、絳紫、紫黑色,或舌下細小絡脈呈暗紅色或紫色網(wǎng)狀,或舌下絡脈曲張如紫色珠子狀大小不等改變,都是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寒凝、熱郁、氣滯、痰濕、陽虛等不同,需進一步結合其他癥狀進行分析。
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舌色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望皮膚的內(nèi)容和臨床意義—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
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考點:活血化瘀藥的主治疾病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舌形、舌態(tài)、舌下絡脈””相關內(nèi)容,輕松備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