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變異的機制是主管藥師考試中??疾斓膬热葜唬瑸榱藥椭魑?a href="http://hongpingguo3.cn/zhuguanyaoshi/" target="_blank" title="主管藥師" class="hotLink">主管藥師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搜集整理如下:
細菌變異的機制是細菌基因發(fā)生突變、轉移或重組。突變是細菌基因結構發(fā)生穩(wěn)定性的改變,導致遺傳性狀的變異。突變是隨機的,可以自然發(fā)生,其突變率為10-6~10-9,當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可使突變率提高。細菌基因轉移的方式包括轉化、轉導和接合。當外源DNA轉移到受體菌中,外源DNA可與內源DNA發(fā)生重組。
1.轉化、轉導、接合、溶原性轉換、原生質體融合的概念
(1)轉化轉化是指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游離DNA片段,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如活的無毒力的肺炎球菌可攝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球菌DNA片段,從而轉化為有毒株。
(2)轉導轉導是指溫和噬菌體介導的遺傳物質從供體菌向受體菌的轉移,使受體菌獲得新的性狀。無性菌毛菌獲得非結合性耐藥因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
(3)接合接合是指細菌通過質粒介導和性菌毛連接溝通的細胞間接觸,將遺傳物質(質粒或染色體)從供體菌轉入受體菌。性菌毛是F質粒表達的中空管狀結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4)溶原性轉換溶原性轉換是指侵入細菌的噬菌體在溶原期,以前噬菌體形式與細菌的染色體發(fā)生重組,導致細菌的基因發(fā)生改變。溶原性細菌可因之而獲得新的特性,如白喉桿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和肉毒桿菌分別可因溶原性轉換而分別成為可產(chǎn)生白喉毒素、α毒素和肉毒素的有毒株。
(5)原生質體融合失去細胞壁的原生質體可彼此融合,其染色體之間可發(fā)生基因的交換和重組,獲得多種不同表型的重組融合體。
2.耐藥質粒的組成及與耐藥性的關系
R質粒轉移是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根據(jù)有無自身轉移能力,可把R質粒分為接合性和非接合性耐藥質粒。
(1)接合性耐藥質粒由耐藥傳遞因子(RTF)和耐藥決定因子(r決定因子)兩部分組成。RTF的實質是F因子,可編碼產(chǎn)生性菌毛和通過接合轉移;r決定因子可表達耐藥性的基因;
(2)非接合性耐藥質??捎赊D化和噬菌體轉導方式進入受體菌。
更多2020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