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六)十八世紀的德國
第一節(jié) 德國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
德國思想家提出的理論含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
第二節(jié) 伏爾夫
一、伏爾夫P126
1、伏爾夫在當時的德國思想是很有影響,他是萊布尼茨的唯心主義的繼承人,而且是第一個用心理學這個名詞寫書的人。
2、伏爾夫曾于1721年演講過“中國人的實踐哲學”。他很推崇孔子,孔子看重人的實際生活和行為規(guī)范,而不看重鬼神。他認為孔子提倡的道德是沒有啟示的宗教,可以通過實踐慢慢建立道德體系,單從理性也可以建立道德體系和宗教信仰。
3、他的著作《經驗的心理學》和《理論的心理學》
4、伏爾夫的世界觀是二元論的目的論的世界觀。他主張二元論的身心平行論。他在認識論上是唯理論者。
二、材能說P128
伏爾夫系統(tǒng)化了材能心理學,材能心理學也叫能力心理學。伏爾夫是材能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者。象亞里士多德的二分法一樣,伏爾夫把人的材能分為認識材能和動求材能兩大類。
第三節(jié) 提頓斯
一、內省法P130
提頓斯是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心理學上相當重要的人物。對內省法的系統(tǒng)闡述是從提頓斯開始的。
?。?)內省法的含義及系統(tǒng)化,提頓斯認為心理學應該用內省的方法。他所說的內省法是指人對于自己的主觀經驗及其變化的觀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觀察經驗的變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復觀察心理經驗。
?。?)內省是可能的。有人認為內省不可能,因為主觀心理現(xiàn)象不象客觀現(xiàn)象那樣可以允許人在一旁觀察而不妨礙它進行,人要觀察自己的主觀想象的變化,一定會妨礙這個過程,使它不能正常進行,因此也就觀察不到它的真相。針對這個問題,提頓斯提出“最初的回憶”,提頓斯認為內省不是指在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的此時此刻進行觀察,而是指對心理現(xiàn)象所遺留的“最初記憶”的觀察,所以這樣的內省過程不會妨礙心理現(xiàn)象的進行。
二、心理三分法P133
提頓斯以前有人已經認為人的心理作用除認識、意志之外還有感情。提頓斯把心理過程分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個部分。
第四節(jié) 康德
一、不可知論P135
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想要調和科學和宗教,但他的哲學基本是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
二、時空知覺先驗論P136
康德的空間超驗論引起空間知覺的天生說??档聦τ诳臻g這樣認為,人不能設想無空間之物,也不能設想無物之空間,所以空間是心所固有的。
三、對心理學的影響P137
1、(1)康德認為研究人的意識很困難。(2)康德還認為心理學不能用數(shù)學。因為心理學不能用數(shù)學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有科學的心理學。(3)康德的這個看法相當片面,而且給心理學的發(fā)展帶來了極不好的影響。他對心理學的這種評價使一些研究心理學的人看不到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的前途,喪失了信心,同時也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學的人為了使用數(shù)學方法而使用數(shù)學方法,而不是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心理學科的特點和發(fā)展水平來考慮,而勉強用數(shù)學方法去解決不適合于數(shù)學處理或者還不能用數(shù)學處理的問題及研究結果,以至陷入玄虛。
2、康德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認識、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種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種派生的。
3、康德的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七)19世紀初期的蘇格蘭學派及聯(lián)想主義
第二節(jié) 骨相學與蘇格蘭學派
一、骨相學P140
1、由德國醫(yī)生哥爾創(chuàng)立。骨相學這個名稱只是到了哥爾的門徒斯鋪宰姆才開始使用。
2、骨相學的主要論點有三個:(1)一個人頭骨的形狀與腦的形狀相應。頭骨凸則腦凸,即腦也特別發(fā)達;頭骨凹則腦凹,即那個部位的腦跟頭骨一樣也不發(fā)達。總之,可以從頭骨的外形來判斷腦子的情況。(2)心可以分解為若干材能。這些心理材能是參照蘇格蘭學派所列的材能項目而定的。(3)每個材能在腦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關,即每個材能與腦的特定部位相應。心理材能分為37種。
3、骨相學在學術界從來沒有得到過承認,但是它在社會上卻很流行。
第三節(jié) 法國的反聯(lián)想主義的傾向
比蘭、拉婁米杰、德特雷西三人都從不同的方面強調了心的主動性和統(tǒng)一性。P142
第四節(jié) 蒲朗
一、兩種引式P144
1、蒲朗是蘇格蘭學派司徒亞特的學生。
2、蒲朗認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這是心的主動作用,不是觀念間有什么粘合力。
3、蒲朗認為人有兩種經驗:(1)簡單引示,即一般人所謂的聯(lián)想。(2)關系引示,相當于馬勒伯朗士的自然判斷,即知覺或設想兩個對象時,立即能覺察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4、蒲朗還由此提出了“心理化學”的見解。他認為,由“引示”而引起的復雜心理狀態(tài),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就是說,它具有與構成它的成分地性質不同的一種性質。他把這種作用稱為“心理自發(fā)化學”。
二、九條聯(lián)想次級律P146
?。?)持久(2)生動:觀念越生動就越容易聯(lián)想起來。(3)頻率:重復次數(shù)越多的觀念,越容易被引起。(4)新近:越新近的經驗就越容易回憶起來,例如剛學過的東西容易記起。(5)迭代(6)體質差異(7)情緒狀態(tài)(8)生理狀態(tài)(9)思維習慣 其中(2)、(3)、(4)條最為重要。
第五節(jié) 詹姆士·穆勒
一、徹底的聯(lián)想主義P149
1、詹姆士·穆勒是蘇格蘭人,但是他的心理學沒有蘇格蘭學派的特點,卻繼承了英吉利聯(lián)想主義的傳統(tǒng),并且把聯(lián)想主義推向到極端,成為一個徹底的聯(lián)想主義者。
2、詹姆士·穆勒認為,聯(lián)想都可以歸于一個原因:接近。
3、他認為聯(lián)想有兩種:一種是同時性聯(lián)想;一種是相繼性聯(lián)想
二、心理機械學P151
1、詹姆士·穆勒認為,聯(lián)想只是觀念與觀念機械的結合。他把聯(lián)想的機械學觀點推到了極端,因此有人說他持有心理的機械學觀點。
2、他的兒子約翰·穆勒看到他父親這種看法的缺陷,轉而發(fā)揮蒲朗已經提出的“心理化學”的見解。
第十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八)19世紀初期的德國心理學
第一節(jié) 影響心理學的幾種思想
一、謝林“自然哲學”的影響P153
按照謝林的意見,現(xiàn)象是宇宙精神的存在和自我意識的某些特定的形式。自然界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無意識盲目活動的結果。自然界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更高階段的發(fā)展則意味著以無意識的東西向有意識的東西的逐步轉化。謝林把自然界的發(fā)展道路描繪成宇宙精神的辯證的自我發(fā)展。
二、英國聯(lián)想主義的影響P154
1、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是由英國學者于十七世紀中葉所創(chuàng)立。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派比較,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心理學派別。
2、英國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特點是重視人的經驗,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來源于后天的經驗。
三、費黎斯的影響P155
1、他著有《心理的人類學》。
2、費黎斯同意康德的靈魂不可知的說法,強調心理在一切發(fā)展階段都是統(tǒng)一的、主動的。
第二節(jié) 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的著作《心理學教科書》,他是最早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人,最先將心理學與哲學、生理學分開。
一、實子論P156
赫爾巴特崇奉的形而上學,也叫實子論。認為世界由許多實子構成。每個實子都是單一的、不變的、不可消滅的。實子相互干擾就產生保存自己狀態(tài)與地位的運動。一般物體都是由實子構成的,所以會發(fā)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只是實子來去的運動。人的身體是實子的集團。人的靈魂是單一的無時間無空間的實子。
二、溶合與糾葛P156
赫爾巴特認為,觀念有兩種結合的方式:屬于同一感官的觀念與觀念之間的結合為溶合,如藍與紅合成青蓮色;屬于不同感官的觀念,如一個聲音和一個顏色,可以同時感覺到而雜湊在一起,為糾葛。
三、觀念的相合相與相排P157
觀念具有相合相排的力量。時時刻刻占據意識中心的觀念只允許與它自己可以調和的觀念出現(xiàn)于意識之中,而將與其不調和的觀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
四、意識閾限概覺P157
1、赫爾巴特認為,一個觀念由完全抑制狀態(tài)過渡到真正觀念的狀態(tài)似乎應跳過一些界限,這些界限即是赫爾巴特所謂的意識閾限。
2、他的意識閾限概念后來被費希納所繼承。
3、弗洛伊德的觀念是情欲性的,而赫爾巴特的觀念則主要是認識性的。
五、統(tǒng)覺團P158
赫爾巴特認為,知覺意味著僅僅進入意識界;這樣的新的知覺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個人已有的觀念對新產生的知覺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變得明白,這即是統(tǒng)覺作用。與新知覺有關并吸收它的原有觀念集團,即是赫爾巴特所稱的統(tǒng)覺團。統(tǒng)覺團越豐富,越系統(tǒng)化,就越能夠吸收新知覺,越能夠使新知覺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這就是統(tǒng)覺作用的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本尼克
一、原始材能說P160
本尼克如赫爾巴特,也反對材能心理學。他認為,人生來不存在如知覺、記憶這類材能,只有原始材能,即簡單的感覺材能和運動材能。這些原始材能不是被動的,是活動的,是沖動,它們主動地尋求外部刺激,并與這些刺激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更為復雜的能力。
二、痕跡說P160
本尼克和赫爾巴特不同,他認為心不是一大群的觀念,而是一大群的沖動。這些沖動與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后留下痕跡。因此,與這種痕跡相應的經驗,以后在適當?shù)臈l件下可以再現(xiàn),并能以此痕跡為基礎發(fā)展出更復雜的過程。
第四節(jié) 陸宰
1、陸宰的《醫(yī)學心理學》曾被稱為第一部生理心理學的書。P161
2、部位標記說是陸宰在心理學史上有影響的關于空間知覺的學說。P162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九)實驗心理學的醞釀時期
十九世紀早期德國開始研究化學和物理學。P164
在轉向生物科學的研究事,德國在生物科學及物理科學研究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P164
十八世紀中期,科學在德國的大學課程中成為重要的部分。P164
德國人的氣質比英國人和法國人更愛好細心的和精確的分類和描述工作。P165
一、蔑勒
1、神經特殊能力說:蔑勒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主要在于他的神經特殊能力說。P166
2、蔑勒將神經特殊能力說成十條“規(guī)律”。他認為,人的各種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對光反應,耳只對聲音產生反應,而舌只能反應味覺等等),它們之間不能互相代替。各種感官只有一種適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條件下,其他刺激有時也會引起某個感官的活動;但只能使此感官發(fā)生慣有的特殊的感覺。如壓迫、敲擊,或電刺激作用于視感官,只能引起光的感覺。P167
3、蔑勒的神經特殊能力說,雖然是錯誤的,因感覺無疑是我們知識的最基本的來源,原因是感覺所反映的是關于外物的屬性。當然,感覺機構對外物性質的反映并不是說感性映像與被反映的外物的性質是完全等同的。P168
二、韋柏
1、在心理學史上是韋柏第一個將實驗法與數(shù)學測定法結合起來對感覺問題進行了研究。我們說試驗心理學開始于馮得,但應該說實驗心理學由韋伯開始。P169
2、兩點閾限:韋柏將被試剛好能覺察出兩點刺激的兩腳規(guī)距離稱為“兩點閾限”。P169
3、韋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關于后來所謂感覺的差別閾限。P170
4、韋柏定律,即感覺的差別閾限隨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表現(xiàn)為一定的規(guī)律性,用公式來表示,就是△I/I=K,其中I為原刺激量,△I為此時的差別閾限,K為常數(shù),又稱為韋柏率。P170
三、費希納
1、名望最高的是他對心理物理學的研究。P171
2、費希納規(guī)律:想到心與身之間的聯(lián)系法則可以用物質刺激與心理感覺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來說明。感覺與引起感覺的刺激都是可以測量的,兩者之間存在著對數(shù)關系。S =ClogR/Ro.S代表感覺強度,C代表適應任一不同感覺領域的常數(shù),R代表刺激強度,Ro是閾限刺激度。P172
四、赫爾姆霍茲
1、空間知覺經驗論。
2、在視覺方面,赫爾姆霍茲還支持楊氏的理論,對楊的三色說作出了新的發(fā)展。他認為對顏色做出不同反映的眼內受體只有三種:由于三種受體的作用,人眼獲得了紅、綠、蘭三種基本色的感覺。P174
3、對神經傳導速度的測量:赫爾姆霍茲關于神經傳導速度的實驗表明,思維與運動是在可測量的間隔時間內彼此相繼產生的,糾正了以前認為是同時發(fā)生的錯誤說法。P175
五、黑靈P177
1、空間知覺天生說。他認為空間知覺是生來就有的,在他看來,網膜上生來就存在三個部位標記,一個是關于上下的,一個是關于左右的,一個是關于遠近的。黑靈的這種看法后來被完形派心理學所繼承和發(fā)展。P177
2、黑靈另一個與赫爾姆霍茲相對立的學說是色覺說。赫爾姆霍茲認為,基本色有三種,每色都有特殊的纖維。黑靈認為,基本色有六種,網膜上有三種物質,這三種物質,一是“紅綠質”,二是“黃蘭質”,三是“白黑質”。他認為,一對原色之一必然在受體中引起一種化學變化。黑靈以次解釋補色的現(xiàn)象。
3、黑靈認為皮膚有它自己的“生理零點”,外物溫度比皮膚零點高則感溫,低則感冷。皮膚的“生理零點”會隨適應而有變化。一般認為黑靈的看法是對的。
第十二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19世紀中葉及其后的英國心理學
一、韓彌頓P180
他按照蘇格蘭學派的傳統(tǒng)見解,強調心的主動性和統(tǒng)一性。他把心理活動分為認識、感情和動求作用三類。他又把每類分為各種材能,如認識分為六種才能:呈現(xiàn)才能、保存才能、再生才能、表象才能、加工才能、以及法則才能。
二、穆勒P181
1、他認為心理狀態(tài)可以直接觀察而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無須借助于生理學,心理學是與生理學不同的獨立科學。
2、約翰·穆勒明確提出“心理化學”。他認為復雜觀念不是由簡單觀念堆積而成,而是由它們產生,是簡單觀念的有機結合,這種結合成的新觀念具有與原先觀念性質不同的新的性質。
三、貝因P183
1、1876年創(chuàng)辦《心》雜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學雜志。1872年發(fā)表《心與身》一書,主張心身平行論。
2、貝因于1872年發(fā)表《心與身》一書,主張心身平行論,他認為身體是 一個自我封閉的物質系統(tǒng),身心互相平行不互為因果。
3、貝因認為人有“自發(fā)的動作”,即沒有從感官來的刺激而能發(fā)生的動作,人由有這種自發(fā)的動作。
進化論影響下的心理學
四、斯賓塞P185
1、著有《心理學原理》
2、強調環(huán)境對有機體進化和心理發(fā)展的作用。他認為生命是“內部關系不斷對外部關系的適應”,心理是有意識的機體對環(huán)境的不斷適應。
3、還主張心理學是獨立的科學,它處在生理科學與社會科學中間,即心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同時又是社會科學的基礎。
五、查理士、達爾文P187
1、達爾文是十九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主要著作《物種起源》、《人與動物的表情》
2、他的進化論主要是關于生物的種是否由進化而來和生物進化的原因。(1)他證明了地球上生物的種是一步一步進化而來,不是一次全部出現(xiàn)的,推翻了創(chuàng)世說。他還認為生物進化過程中每代總發(fā)生一些微小的變異。(2)同時生物必須不斷進行生存斗爭,斗爭的結果是具有有利的變異的個別生物存活下來,并將這種變異遺傳到后代,沒有這種有利的變異的生物就滅亡了,這樣生存的生物的變異一代代積累,就形成了新種,他把這個過程稱為“自然淘汰”。
3、1877年發(fā)表了《一個嬰兒的生活簡史》。
六、戈爾登P189
1、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英國實驗心理學的先驅,個別差異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著作有《遺傳的天才》。1883年創(chuàng)立“優(yōu)生學”
2、最早做聯(lián)想測驗,他用自己做被試,看每個字引起什么別的字的聯(lián)想,并記錄反應時間。這是一種“自由聯(lián)想”測驗。相關系數(shù)是他最先使用的。
第十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一)
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內容心理學
1、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的心理學發(fā)展。在這個時期,大多數(shù)科學都已經脫離哲學而取得獨立地位,心理學獨立的時期也已到來。在德國,生理學的發(fā)展已經出現(xiàn)了與心理學有關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由感官生理學與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的結合而產生實驗心理學。有了實驗心理學,心理學才得以獨立。馮特提倡實驗心理學,促使心理學獨立。P191
2、馮德的心理學是內容心理學,用鐵欽納的說法叫做構造主義心理學。馮特主張心理學的任務是在實驗的條件下對心理內容作元素低級分析,別扭關切認為這種試驗的內省方法,只適用于簡單的、低級的心理過程。研究高級的心理過程還須用別種方法。P191
一、馮德P192- P199
1、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近代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881年馮德創(chuàng)辦了心理學刊物《哲學研究》,1889年他被任命為萊比錫大學校長。
2、《生理心理學原理》書中:馮特系統(tǒng)地總結了前人的心理學成果,并詳細闡述了各種心理過程以及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的生理解剖,這是心理學史上第一本系統(tǒng)的心理學著,曾被美國的卡特爾推舉為“心理學的獨立宣言”。馮特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把主要精力用來寫他的《民族心理學》共十卷,這是他用歷史法寫成的社會心理學專著。
3、論述馮德實驗心理學的對象及方法體系。
?。?)馮德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他認為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是經驗。馮德認為雖然心理學和物理學都研究經驗,但是有區(qū)別,區(qū)別在于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物理學研究間接經驗。心理學研究的感覺情感等心理過程是人直接經驗到的,這種經驗更加真切與實在。
?。?)馮德在身心關系上主張身心平行論,他認為心理過程與大腦的生理過程是兩個獨立的系列,二者是一致的,但不存在因果關系。
?。?)馮德認為心理學的方法有兩種:實驗的自我觀察法(內省法)和“民族心理學的方法”(心理產品分析法)。馮德認為以前的內省法不科學,它所得來的材料不可靠。內省法只有與實驗法結合,成為實驗的內省或實驗的自我觀察,才是可靠的。他還主張用“心理產品分析”法研究高級心理過程的社會心理,如通過語言的分析來理解思維。 他在《民族心理學綱要》一書中把社會發(fā)展分為“初民時代”、“圖騰時代”、“英雄與神的時代”、發(fā)展到“人道的時代”。
⑷馮德認為心理可以分析為各項元素,復雜的心理過程都是由這些元素結合而成,但具有與構成它的元素不同的新的性質。心理元素結合成復雜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心理學的任務就是在于用實驗的自我觀察法分析出這些心理元素,并尋求如何合成復雜心理過程的規(guī)律。
5、論述馮德的貢獻與局限
貢獻(1):他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貢獻(2):創(chuàng)辦了心理學刊物《哲學研究》并發(fā)表實驗室研究的論文。他使心理學從哲學的附庸地位解放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
貢獻(3):提出用民族心理學方法(心理產品分析法)來研究高級的心理過程,如社會心理。
貢獻(4):為歐美一些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心理學專業(yè)工作者,從而在世界范圍內促進了心理學的發(fā)展。
局限(1):他早年受宗教影響,以后長期搞哲學,哲學觀點混亂,這使他的心理學體系矛盾重重,不能擺脫唯心主義的束縛;
局限(2):他早期接受感官生理學教育,看重末梢器官的作用,不重視大腦中樞的作用;
局限(3):追求純粹心理的研究,他想建立一門既不要哲學又不要生理學的心理學。
6、馮德心理學的各種叫法:(1)新心理學:標志著心理學的獨立;(2)實驗心理學;(3)生理心理學;(4)內省心理學;(5)元素心理學;(6)統(tǒng)覺心理學;(7)內容心理學;(8)構造心理學;(9)磚塊灰泥心理學;(10)傳統(tǒng)心理學。
二、愛賓浩斯P199
1、是德國近代著名心理學家,屬于聯(lián)想學派,他最早把實驗法應用于高級心理過程。1885年《論記憶》?!缎睦韺W要略》——“心理學有一個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2、他的心理學觀點接近馮德的內容心理學,他創(chuàng)造性地用實驗法對記憶過程進行數(shù)量化分析。 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jié),無意義音節(jié)是用兩個聲母夾一個韻母組成。 在測量方法上一般用背誦,也叫重讀法。他還用節(jié)省法
3、論述愛賓浩斯對記憶的研究主要貢獻
?。?)對記憶進行數(shù)量化的分析。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比學習無意義的材料速度快得多,誦讀次數(shù)越多,時間越長,則記憶保持越久;
(2) 對記憶保持的研究。保持與遺忘和時間的關系是:學習以后經過的時間越長,保持越少,遺忘越多,不過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據愛賓浩斯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畫成的曲線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雖然有個體差異,但大體趨勢是一致的。從遺忘曲線可以看出,遺忘在學習之后就立即開始,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3)對聯(lián)想的實驗研究。他研究了直接聯(lián)想和間接聯(lián)想、順序聯(lián)想和反向聯(lián)想。
4、缺點,主要有(1)對記憶過程只做了定量的分析,對記憶內容在性質上的變化沒有進行分析。(2)他所用的無意義音節(jié)是人為的記憶材料,實驗脫離實際。(3)他把記憶當作機械重復的結果,沒有考慮到記憶是一個復雜的主動過程。
三、繆勒P202
發(fā)現(xiàn)被試者對無意義音節(jié)往往是盡可能想辦法去加工組織,或附加某種意義去幫助記憶,并且記憶的目的(決心)或心里準備(定時)對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娎贞P于心理定勢的發(fā)現(xiàn)對于后來曲勒佩的思維實驗起了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四、曲勒佩P204
1、1894年他轉到符茨堡大學任教授,在他的指導下建立了一個著名的主張無意象思維的符茨堡學派。屬于這一派的學者有瓦特、考夫卡等人。
2、曲勒佩深信對思維過程可以進行實驗研究。其中重要的研究有三種:(1)馬爾比的判斷研究;(2)瓦特對于簡單的思維的實驗;(3)彪勒提出純粹思想的學說。不是以前內容心理學者所列舉的心理元素的思想,這被稱為“無意象思維”。
4、曲勒佩提出“二部心理學”。
- · 2011年疾病控制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361)
- · 2011年公共衛(wèi)生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362)
- · 2011年婦幼保健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364)
- · 2011年職業(yè)衛(wèi)生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363)
- · 2011年健康教育考試大綱-基礎知識(365)
- · 2009年公共衛(wèi)生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衛(wèi)生資格——086)
- · 2009年疾病控制考試大綱——相關專業(yè)知識(衛(wèi)生資格——085)
- · 臨床藥師——路在腳下
- · 西方心理學史簡編串講知識點(2)
- · 西方心理學史簡編串講知識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