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大家了解“嚴重腦癱兒童也能成才 ?科學引導很重要!”,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內容分享如下,供參考。
一、父母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值
很多父母其實本身并不了解,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值對其有著直接的影響。有的父母對孩子有著過高的要求和標準,導致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從而產(chǎn)生失敗感。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的病情(身體、智力、情感)來建立關于走路、操作、說話、理解力和學習等能力的目標。如果父母不知道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標準,可以尋求醫(yī)生和老師等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二、如何評價腦癱兒童的真實能力
一般兒童的能力評定一般是通過智力測試等測試行為得出的。但是腦癱兒童由于能力限制,例如手不能正確的使用或不能清晰的發(fā)音,甚至連智力測試都不能參加,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評價他的學習能力以便給他設置合理的期望呢?
小康建議對于腦癱孩子的智力評定不應完全參照普通兒童的智力測試方法,我們其實應該尋求更加專業(yè)的幫助。在國外,對于腦癱兒童的學習能力的評價有時候是依賴于心理學家的。心理學家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自發(fā)活動,注意哪些東西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以及他和家庭的互動來判斷孩子的IQ水平。例如通過仔細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試圖依照由大到小的順序,用積木建造一個塔。盡管動作笨拙,塔經(jīng)常倒下,但是這個意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可靠的證據(jù),那就是他掌握了大小和序列的概念。
對于那些雙手控制力差的孩子,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測驗。它們不需要一定用肌肉或語言表達,僅需孩子在回答問題時用眼神來指出正確方向或簡單的用一些方式表示“是”或者“否”。
總的來說,殘障孩子智力測驗的可靠性不如正常孩子。但是一個殘障孩子以及對測驗的優(yōu)點和缺點十分有經(jīng)驗的心理學家是可以從中獲取有用信息的。對于腦癱兒童,家長不應以普通的智力測驗來認定其學習能力,應該參考多維度,多種方式的測試結果。
三、使用有效的鼓勵方法
任何人只要看到一個孩子在努力地為目標而不懈奮斗,不斷的練習某種他所觀察到的其他人所做到的技能,以及那些伴隨成功而來的快樂時,他就會明白,成功對于殘障孩子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其他任何孩子。我們應該認識到,對于一個患有重度腦癱、功能極度受限的孩子來說,在那些自己吃飯、穿衣和活動中呈現(xiàn)的最小進步對他們具有極大的意義。
父母的目標應該是鼓勵孩子努力練習自理技能,并確保那些任務幾乎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這樣孩子的熱情就不會因為持續(xù)的失望而熄滅。教授一項新技能就必須對下面兩個情況進行折中考慮:① 包辦太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②給予孩子那些必定會帶來失敗的任務。
下面是建議家長采取的一些有效鼓勵學習的方法:
(1)有趣的任務:
一些重度腦癱的孩子在幼年時往往不會表現(xiàn)出好奇或對學習的渴望。因此,父母的工作就應該是盡量來鼓起孩子的興趣。他們可以使用一些又大又鮮艷的玩具或器材。為了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每周要換一樣新鮮的或長期沒有接觸的東西。
(2)縮短訓練時間:
比起一次花數(shù)小時進行訓練,每天1~2次10~15分鐘的訓練更適合孩子。短時間訓練中間安排休息以及放松,可以使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學到更多。
(3)建立一個目標:
建立目標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它可以使我們認識到孩子的進步,并且當我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完成或接近某個目標時會感到非??鞓?。這個目標可以是非常簡單的活動,如搭積木、把物體放入容器或取出、配對形狀或顏色、完成形狀板等。
(4)小步驟:
選擇一些簡單的活動,并把它們分為更容易的幾部分。例如,玩一個名為“Picture Lotto”的配對游戲,開始可以選擇一些明顯不同的圖片來進行,隨后可以逐漸提高難度,選擇一些差異細微的圖片。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機會來進行練習。
(5)鼓勵:
對于成功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同樣對于努力也應給予一樣的表揚。盡可能減少失敗帶來的影響,不要表現(xiàn)出驚訝或惱怒。
腦癱兒童的學習過程其實和其他孩子是一樣的。但是根據(jù)病情程度的不同,在學習的重點和時間花費上也是有所差別的。即便是嚴重腦癱兒也不一定在智力上有所缺失,而家長卻是極易放棄的那一方,新聞中有成就的腦癱患者也并不少見,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放棄。而且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智商,還要有渴望和努力達到成功的動機;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經(jīng)驗的動力;對自己的自信。上述三點對于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對于腦癱兒童來說,自身條件的不足可能會讓孩子經(jīng)受更多的挫折和失敗,導致其學習的意愿降低,因此對于家長來說,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贊揚,盡量避免指責和嘲笑。
“嚴重腦癱兒童也能成才 ?科學引導很重要!”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關科普知識,敬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