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下列哪些藥品的GMP認證工作
A.新藥
B.注射劑
C.放射性藥品
D.麻醉藥品
E.國家規(guī)定的生物制品
學員提問: A項新藥不是嗎?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C,E。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五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和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規(guī)定的實施辦法和實施步驟,組織對藥品生產企業(yè)的認證工作;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的,發(fā)給認證證書。其中,生產注射劑、放射性藥品和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規(guī)定的生物制品的藥品生產企業(yè)的認證工作,由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 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藥理學】磺胺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為
A.肝臟損害
B.溶血性貧血
C.過敏反應
D.泌尿系統(tǒng)損害
E.消化道反應
學員提問:《中國藥典》規(guī)定亞硝酸鈉滴定法要快速滴定,但是老師上課說由于重氮化反應為分子反應,速度較慢,所以滴定速度不宜過快,這樣是不是存在矛盾?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B,C,D,E。
磺胺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1、泌尿系統(tǒng)損害,2、過敏反應,3、血液系統(tǒng)反應,4、神經系統(tǒng)反應 ,5、其他:口服引起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和食欲不振, 餐后服或同服碳酰氫鈉可減輕反應。
【藥物分析】對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測定方法為:取本品約40mg,精密稱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氫氧化鈉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氫氧化鈉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數(E1m)為715計算,即得。若樣品稱樣量為m(g),測得的吸收度為A,則含量百分率在計算公式為:
A.A/715×250/5×1/m×100%
B.A/715×100/5×250×1/m×100%
C.A×715×250/5×1/m×100%
D.A×715×100/5×250×1/m×100%
E.A/715×1/m×100%
學員提問: 老師能把此題詳細講解一遍嗎?250/5是怎么算的?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由A=EcL,即有c=A/(EL)又因L=1cm知,
測得的藥物實際濃度 c=A/E=A/715 (注意:此處c的單位是g/100ml)
c=A/715÷100 (此時單位是g/ml)
根據已知條件,mg稱樣量中,藥物的實際含量為:A/715÷100 x 100 x(250 / 5)
實際含量/稱樣量(mg)=藥物的百分含量。
【藥劑學】有關滴眼劑錯誤的敘述是
A.滴眼劑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體制劑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為5.0~9.0
C.混懸型滴眼劑應在照度4000lx下用眼檢視,不得檢出色塊、纖毛等可見異物
D.滴入眼中的藥物首先進入角膜內,通過角膜至前房再進入虹膜
E.增加滴眼劑的黏度,使藥物擴散速度減小,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學員提問:為什么說E是錯誤的?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E。
增加滴眼劑的黏度,使藥物在眼部的滯留時間延長,有利于藥物的吸收。
【藥物化學】下列藥物中哪些是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
A.鹽酸小檗堿
B.甲氧芐啶
C.磺胺甲唑
D.甲氨蝶呤
E.氟尿嘧啶
學員提問:E為什么不對?教材中提到的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有?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D。
氟尿嘧啶屬于嘧啶類抗代謝物,不是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教材中的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有甲氨蝶呤、甲氧芐啶、乙胺嘧啶。 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
【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鼻竇炎的急性期應盡早采用足量何種藥物治療
A.解熱鎮(zhèn)痛藥
B.抗過敏藥
C.抗菌藥
D.局部血管收縮劑
E.抗炎藥
學員提問:C和E有何區(qū)別?
答案與解析: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鼻竇炎的急性期應該采用足量的抗菌藥控制感染。
抗炎藥與抗菌藥的區(qū)別:
抗炎藥是指一類具有解熱、鎮(zhèn)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的藥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保泰松和布洛芬等。除撲熱息痛外,其他藥物都有抗炎作用??梢哉f,它們是直接針對炎癥治療的。
抗菌藥對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和抗炎藥是不同的兩類藥物??咕幉⒉恢苯俞槍ρ装Y發(fā)揮作用的,有的則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有的可由殺滅病原菌的作用。抗菌藥的種類很多,常用于臨床的有200余種,通常人們熟悉的有:青霉素類、頭孢菌類、大環(huán)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喹諾酮、磺胺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