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該病男女差別不大,但其中直腸癌男性較多見,年輕結腸癌患者男性多見。我國發(fā)病年齡多在40~60歲,發(fā)病高峰多在50歲左右,但30歲以下的青年大腸癌并不少見。
大腸癌起病隱匿,早期僅見糞便隱血陽性,隨后出現如下臨床癥狀:
一、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 常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多以血便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里急后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質無明顯粘液膿血,多見于右側大腸癌。
二、腹痛 也是本病的早期癥狀,多見于右側大腸癌。表現為右腹鈍痛,或同時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病變可使胃結腸反射加強,則出現餐后腹痛。大腸癌并發(fā)腸梗阻時腹痛加重或為陣發(fā)性絞痛。
三、腹部腫塊 腫塊位置取決于癌的部位,提示已屆中晚期。
四、直腸腫塊 因大腸癌位于直腸者占半數以上,故直腸指檢是臨床上不可忽視的診斷方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多數直腸癌患者經指檢可以發(fā)現直腸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呈結節(jié)狀,有腸腔狹窄,指檢后的指套上有血性粘液。
五、全身情況 可有貧血、低熱,多見于右側大腸癌。晚期患者有進行性消瘦、惡病質、腹水等。
左、右側大腸癌臨床表現有一定差異。一般右側大腸癌以全身癥狀、貧血和腹部包快為主要表現;左側大腸癌以便血、腹瀉、便秘和腸梗阻等癥狀為主。并發(fā)癥見于晚期,主要有腸梗阻、腸出血及癌腫腹腔轉移引起的相關并發(fā)癥。左側大腸癌有時會以急性完全性腸梗阻為首次就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