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運用中,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對肝癌確有較好療效。據統計:以斑蝥素制劑為主治療原發(fā)性肝癌中,有效率60%左右,可改善肝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部份病例腫塊縮小,白細胞多不下降,治療后1年生存率為12.7% 。也有用甲基斑蝥胺治療Ⅱ、Ⅲ期原發(fā)性肝癌時,半年以上生存率明顯高于5-Fu組,若將甲基斑蝥胺的單次用量增大5-10倍,半年以上生存率可得到明顯提高(由18.9%升至57.1%),且未見明顯毒副作用。
民間早就有用斑蝥治療肝癌的偏方技法:(1)斑蝥蒸雞蛋法,鮮雞蛋一個,斑蝥2-3只。在蛋殼上開一小孔,將斑蝥去頭足翅后,放入蛋中,用紙封口,隔水蒸熟,去斑蝥,吃雞蛋,每日或隔日1次,連服5天停5天,3個月為一療程。(2)斑蝥炒糯米,斑蝥100克,糯米100克,陳皮100克。斑蝥合糯米入鍋微火炒黃,去斑蝥,將炒黃的糯米與陳皮混合為未,每次服5-6克,每天3次。
以上均為前人的經驗,不得不承認,均有一定療效,但書本的東西和聽來的經驗,一定要經自己臨床證實才可放心使用。為此筆者曾經一年的臨床試驗,既使用了斑蝥生品,又使用了斑蝥成藥,沒發(fā)現明顯有效病例,自此至今筆者已有6年沒再使用。據了解,曾喧囂一時的斑蝥及斑蝥制劑,由于有效率有限,臨床醫(yī)生已很少使用。因此,不必一味追求“民間偏方”。醫(yī)生選用什么藥,不是憑道聽途說,而按自己的臨床體驗決定。
其抗癌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減少癌細胞DNA、RNA的前體物攝入,抑制核酸的代謝;二減少癌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三影響線粒體膜的通透性,增強氧化磷酸化的偶聯過程,從而影響癌細胞的能量代謝平衡,控制和緩解癌變發(fā)生。陳氏等報道,斑蝥酸鈉注射液配合放療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等),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放療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抗腫瘤和免疫調節(jié)雙重作用。
趙16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第16期(綜臺版)(第9卷總第169~1氏等也報道,用胃癌細胞原代培養(yǎng)藥敏檢測,結果顯示斑蝥酸鈉的敏感率高于5一Fu、DNR、DDP、ADM等常規(guī)化療藥物。梁氏等研究結果也證實,斑蝥酸鈉對人胃癌BGC823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可誘導胃癌細胞凋亡。陳氏等報道,斑蝥酸鈉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中晚期肝癌。能明顯對化療栓塞起到增效作用,同時可減輕化療藥對白細胞抑制作用。桂氏等報道,斑蝥酸鈉在體外作用于人肝癌細胞系Bel一7402.不僅可誘導肝癌細胞的凋亡,還能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增殖。
此外,斑蝥素鈉亦有升白作用,能減輕放、化療對骨髓造血系統的毒性,改善患者一般狀況。梁氏等報道,斑蝥酸鈉升高白細胞的機制主要是縮短白細胞的骨髓成熟、釋放時間,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cFu—s)向粒一單核系祖細胞(cFu—GM)分化,從而導致白細胞升高。甲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系斑蝥素的衍生物,對動物實體瘤作用優(yōu)于斑蝥素,毒性則較低,對肝臟毒性小,但對腎臟仍有一定毒性。對肝癌細胞的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有干擾作用,且能增強機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對腫瘤細胞有抑制和殺傷作用。
目前,對甲基斑蝥胺的報道較少。綜上所述,斑蝥的主要成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對多種腫瘤,尤其是原發(fā)性肝癌有肯定的治療效果。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合成以及升高白細胞數,提高免疫力可能是其抗腫瘤的機制。但其更詳細的抗癌機制尚待深入研究。對斑蝥類藥物的研究方面,應該是開發(fā)斑蝥素的新衍生物,既要發(fā)揮其抗腫瘤作用,又能最大可能的降低毒性。目前我國正在研究開發(fā)的新型抗癌藥物斑鉑,是斑蝥素衍生物與鉑配合而成的一類化合物,期望能夠接近這個目標。
1. 治療肝癌 斑蝥5~6只,去頭、翅、足,納入雞蛋內,文火烤干,研碎分包2份。每次1份,日服1~3次,最長曾有連服14個月的患者,能延長原發(fā)性肝癌病人的生存時間,緩解癥狀?!菜帉W通報 1980;15(5):271〕
2. 治療晚期食道癌 斑蝥1只(去足頭、翅、絨毛),雞蛋敲一小孔,放進斑蟊,放鍋內蒸約半小時,取出斑蝥,分作3塊吞服,雞蛋也可分小塊同服。以此為主,配合化療,治療晚期食道癌112例,病程在1年以上者53例,2年以上者41例,3年以上者16例,4年以上者2例。治愈2例,顯效3例,有效63例,死亡44例?!步K醫(yī)藥 1977;(1):23〕
3. 治療各種關節(jié)炎 按不同發(fā)病部位選穴后,取發(fā)泡散(斑蝥3份,腰黃5份,共研細末)0.3~0.6g,置膏藥中貼于穴位上,24小時后起泡揭去,用消毒針穿刺排液后,換敷青冰散,24小時后換貼陽春膏,72小時后取下,每次取2~4穴,一般治療2~3次。治療各種關節(jié)炎109例,17例疼痛消失,活動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