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牛肝菌菌種介紹

2012-10-01 12:03 醫(yī)學教育網
|

云南省牛肝菌類資源豐富,有不少優(yōu)良的可食品種,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稱美味牛肝菌,生長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生長期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易于采收。

白牛肝菌,學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別名有大腳菇、白牛頭、黃喬巴、炒菌,也稱大腿蘑、網紋牛肝菌,屬于真菌類。

美味牛肝菌的子實體為肉質,傘蓋褐色,直徑最大可達25厘米,1千克重,菌蓋厚,下面有許多小孔,類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

白牛肝生長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櫟、金皮櫟、青風櫟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生至群生。常與櫟和松樹的根形成菌根。產于6~10月,溫暖地區(qū)稍出得早些,溫涼、高寒地區(qū)出得晚一些。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