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各地尚有用下列各種植物的塊根當(dāng)草烏用的,但一般均于產(chǎn)地應(yīng)用
1. 黃草烏 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 在云南及貴州部分地區(qū)作草烏用。 植物的莖纏繞; 葉片近腎形, 3全裂達基部至近基部, 裂片深裂, 末回裂片三角形或卵形;花序有花3~6, 花序軸及花梗密被淡黃色反曲柔毛。根呈長圓錐形, 長5~15cm, 直徑1~2.5cm。 表面黑褐色。 有多數(shù)縱皺紋; 頂端可見莖基殘痕, 末端細尖而稍彎曲。氣無, 味苦麻。根的橫切面, 后生皮層為一列不規(guī)則的黃色木栓細胞; 皮層有1~2列類長方形石細胞, 維管束5~7個散列。根部含生物堿約0.43%, 其中黃草烏堿甲(Vilmorianine A)有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較低; 還含黃草烏堿乙(Vilmorianine B)及另一種微量生物堿。
2. 多根烏頭 A.karakolicum Rap., 在新疆作草烏用。 植物的莖直立; 葉三裂, 裂片細裂, 小裂片線形; 花序軸被貼伏的小柔毛 。 塊根3~4個或更多呈鏈狀合生, 長4~8cm, 直徑0.5~1.5cm, 下端漸細; 表面棕褐色, 有縱皺紋。根橫切面, 皮層極薄, 木質(zhì)部束中導(dǎo)管1~3列, 形成層不明顯。根部含生物堿達1.5%,其中烏頭堿可達0.6%; 尚含準(zhǔn)噶爾烏頭堿 (Monoacetylsoongorine), 乙酰準(zhǔn)噶爾烏頭堿(Monoacetylsoongorine), 多根烏頭定堿(Karacolidine), 烏頭芬堿(Aconifine)等。
3. 瓜葉烏頭 A. hemsleyanum Pritz. 在四川和湖北部分地區(qū)作草烏用。 植物的莖纏繞; 葉3深裂至距基部8mm以上處, 葉中央深裂片梯狀菱形, 先端急尖至漸尖; 盔瓣高盔形。 根呈圓錐形, 長約5cm, 直徑約1cm。 表面深棕色, 有縱皺紋及須根痕。 根橫切面皮層石細胞成群。 木質(zhì)束排列呈五角形。 形成層不明顯。
4. 圓錐序烏頭 A. paniculigerum Nakai, 在吉林、遼寧作草烏用。 植物高可達1cm; 莖直立; 葉掌狀3全 裂; 圓錐花序頂生, 花梗密被開展的柔毛; 盔瓣盔形, 前緣有一長喙。塊根成對, 倒卵狀三角形, 長1.5~2.5cm, 直徑0.5~1.0cm。表面深褐色。 根橫切面可見皮層石細胞密集, 韌皮部寬廣, 形成層呈圓形。
5. 松潘烏頭 A. sungpanense H.-M., 塊根在陜西、青海、甘肅個別地區(qū)作草烏用。植物的莖纏繞; 葉掌狀分裂達基部; 花序的毛貼伏, 盔瓣盔形。 根呈紡錘形, 長4~5cm, 直徑1~2cm。 表面棕褐色, 有深縱皺紋, 須根多。 斷面髓部呈白色。橫切面可見皮層近內(nèi)皮層處有多數(shù)石細胞, 方形或長方形, 形成層呈五角形。 6. 在陜西太白山一帶尚產(chǎn)一種太白烏頭 A. taipeicum H.-M., 又名金牛七, 各別地區(qū)也用以代烏頭用。 植物莖直立, 高35~60cm, 上部稍呈"之"字形; 葉片五角形, 3深裂至距基部2.5~5mm處; 總狀花序具花2~4, 花序軸及花梗被反曲的短柔毛, 盔瓣盔形。根呈圓錐形, 長2~3.5cm, 直徑0.5~1.3cm; 表面灰褐色,有深縱皺紋及殘存須根。 斷面呈黑色或深褐色, 角質(zhì)狀。橫切面可見皮層石細胞散列, 長條形或紡錘形; 形成層呈五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