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是各類抗生素中毒副作用最小的,因為其作用機理在于破壞細胞壁形成過程和結構,而人體沒有細胞壁。青霉素對人體基本沒有藥理毒性,但大劑量青霉素也可能導致神經系統(tǒng)中毒。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青霉素的提純不足,其中的雜質容易使人體過敏。
1.過敏反應:青霉素過敏反應較常見,在各種藥物中居首位。嚴重的過敏反應為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率為0.004%~0.015%,Ⅱ型變態(tài)反應為溶血性貧血、藥疹、接觸性皮炎、間質性腎炎、哮喘發(fā)作等,Ⅲ型變態(tài)反應即血清病型反應亦較常見,發(fā)生率為1%~7%。過敏性休克不及時搶救者,病死率高。因此,一旦發(fā)生必須就地搶救,立即給病人肌注0.1%腎上腺素0.5~1ml,必要時以5%葡萄糖或氯化鈉注射液稀釋作靜脈注射,臨床表現(xiàn)無改善者,半小時后重復一次。心跳停止者,腎上腺素可作心內注射。同時靜脈滴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并補充血容量;血壓持久不升者給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亦可考慮采用抗組胺藥以減輕蕁麻疹。有呼吸困難者予氧氣吸入或人工呼吸,喉頭水腫明顯者應及時作氣管切開。青霉素酶應用意義不大。
2.毒性反應:青霉素毒性反應較少見,肌注區(qū)可發(fā)生周圍神經炎。鞘內注射超過2萬單位或靜脈滴注大劑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陣攣、抽搐、昏迷等反應(青霉素腦病),多見于嬰兒、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的病人。青霉素偶可致精神病發(fā)作,應用普魯卡因青霉素后個別病人可出現(xiàn)焦慮、發(fā)熱、呼吸急促、高血壓、心率快、幻覺、抽搐、昏迷等。此反應發(fā)生機制不明。
3.二重感染:用青霉素治療期間可出現(xiàn)耐青霉素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過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4.高鉀血癥(低鉀血癥)與高鈉血癥:如靜脈給予大量青霉素鉀時,可發(fā)生高鉀血癥或鉀中毒反應。大劑量給予青霉素鈉,尤其是對腎功能減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鈉血癥。每日給予病人1億單位青霉素鈉后,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低鉀血癥、代謝性堿中毒和高鈉血癥。
5.赫氏反應和治療矛盾:用青霉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或其他感染時可有癥狀加劇現(xiàn)象,稱赫氏反應,系大量病原體被殺滅引起的全身反應。治療矛盾也見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療后梅毒病灶消失過快,但組織修補較慢,或纖維組織收縮,妨礙器官功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