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是婦女的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在國內各大城市其發(fā)病率已居女性腫瘤首位。
1.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從流行病學看,乳腺癌的發(fā)病高峰年齡為40~49歲,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高危人群有:對側乳癌、家族乳癌史、行經年齡>40歲、>35歲未生育、乳頭溢血。乳房自檢對早期發(fā)現很重要,時機應選擇在月經后最佳受檢期進行。有經驗的檢測技術已得到確認,其他有彩超、近紅外線、熱圖像等方法。
2.乳腺增生癥與乳腺癌的關系:乳腺增生癥是由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乳腺小葉或導管的瘤樣增生,主要為雙乳脹痛,以月經前期為重,乳腺捫及片狀增厚的組織。乳腺增生癥中一般性增生與癌無明顯關系,而非典型增生則隨著嚴重的增高其癌變的相對危險性隨之增高,因此對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應密切隨訪。
3.乳腺癌的診治進展:確認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強調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即根據病例、病期有計劃合理地安排手術、放療、化療、激素治療和免疫治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早期乳癌的保守性手術切除加放化療與根治術可獲同樣的生存率,而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煆膯我挥盟庌D變?yōu)槎喾N藥物配合用藥,術后輔助化療,已明確6個周期與12或24個周期等效,更有新的輔助化療的開展,新的藥物如諾維本、紫杉醇、泰索帝等對乳癌的治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乳癌的預后:乳癌的一個容易發(fā)生全身轉移的疾病。資料表明病診患者中有約半數以上其體內已存在血行轉移。常用的預測預后指標有:
(1)臨床及病理指標,如腫瘤大小、分期、淋巴結轉移、核分級及組織類型。
(2)激素受體情況、如ER、PR.
(3)腫瘤增殖率指標。
(4)腫瘤局部侵犯指標。
(5)腫瘤生長抑制及抗轉移指標。
(6)腫瘤生長指標。
(7)其他:如病人的情緒變化、對治療的積極態(tài)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