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性。毒性反應與副作用不同,它對人體的危害性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為了確保用藥安全,必須認識中藥的毒性,了解毒性反應產(chǎn)生的原因,掌握中藥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預防措施。
1.毒性的含義
?。?)我國古代對中藥毒性的認識
?、傥覈钤绲谋静輰W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按毒性和功能將365種藥物分為三類。上品“無毒”,中品“有毒或無毒”,下品“多毒”。
?、凇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還明確提出了配伍禁忌和配伍減毒思想,云:“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并提出服用毒藥時應遵循的劑量原則,云:“若用毒藥療病,先醫(yī)`學敎育網(wǎng)搜`集整理起如黍粟,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
?、垡陨嫌涊d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懂得通過藥物配伍和控制藥物劑量的方法來避免毒性反應的發(fā)生。
?。?)中藥“毒”內涵的廣義與狹義理解
?、侏M義的“毒”:即指藥物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性質。
有毒的藥物,大多性質強烈,作用峻猛,極易損害人體,常用治療量范圍較小,安全性低。藥量稍微超過常用治療量,即可對人體造成傷害。
正如隋代《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六》云:“凡藥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變亂,于人為害,亦能殺人”
②廣義的“毒”:
a藥物的總稱——即“毒”與“藥”通義。
如《周禮·天官·冢宰》云:“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yī)事。”
明代《類經(jīng)·卷十二》云:“毒藥者,總括藥餌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稱之為毒藥”;卷十四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稱之為毒藥。”
以上文獻中,“毒”即是指“藥”。
b藥物的偏性——古人常將藥物的這種偏性稱之為“毒”。
中醫(yī)藥學認為,藥物之所以能治療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種偏性。臨床用藥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調節(jié)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盛衰,調整氣血紊亂,最終達到愈病蠲疾、強身健體之目的。
c狹義的毒——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2.引起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①劑量過大:如砒霜、膽礬、斑蝥、蟾酥、馬錢子、附子、烏頭等毒性較大的藥物,用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可導致中毒。
?、谡`服偽品:如誤以華山參、商陸代人參,獨角蓮代天麻使用。
③炮制不當:如使用未經(jīng)炮制的生附子。
?、苤苿┓ú划敚喝鐬躅^、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時間太短,或服后受寒、進食生冷。
?、菖湮椴划敚喝绺仕炫c甘草同用而致中毒。
?、奁渌核幉粚ψC、自行服藥、乳母用藥及個體差異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3.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
?。?)要正確總體評價中藥毒性。
(2)正確對待中藥毒性,還要正確對待本草文獻記載。
?。?)正確對待中藥毒性,還要重視中藥中毒的臨床報道。
?。?)正確對待中藥毒性,還要加強對有毒中藥的使用管理。
4.掌握藥物毒性強弱對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1)在應用毒藥時要針對體質的強弱、疾病部位的深淺,恰當選擇藥物并確定劑量,中病即止,不可過服,以防止過量和蓄積中毒。
?。?)根據(jù)中醫(yī)“以毒攻毒”的原則,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藥治療某些疾病。
?。?)掌握藥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臨床表現(xiàn),便于診斷中毒原因,以便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搶救治療手段,對于搞好中藥中毒搶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1年第4期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1年第1期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0年第10期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0年第9期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0年第8期
-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初級中藥士/師/主管中藥師:《答疑周刊》2010年第6期
- · 地榆(中藥學中藥士輔導精華)
- · 驅蟲藥(中藥學中藥士輔導精華)
- · 川烏、草烏、附子功效主治異同(中藥學中藥士輔導精華)
- · 巴豆(中藥學中藥士輔導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