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數(shù)時量變化:
?。?)中性粒細胞生理性增多:
1)年齡:初生兒白細胞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個別可高達3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約保持3個月,然后逐漸降低至成人水平。初生兒外周血白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到第6~9天逐漸下降至與淋巴細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細胞逐漸增多,整個嬰兒其淋巴細胞數(shù)均較高,可達70%。到2~3歲后,淋巴細胞逐漸下降,中性粒細胞逐漸下升,到4~5歲二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變化曲線的兩次交叉,至青春其時與成人基本相同,
2)日間變化:在靜息狀態(tài)時白細胞數(shù)較低,活動和進食后較高;早晨較低,下午較高;一日之間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可相差一倍。運動、疼痛和情緒變化,一般的體力勞動、冷熱水浴、日光或紫外線照射等均可使白細胞輕度增多。如劇烈運動、可于短時間內(nèi)使白細胞高達35×109/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當運動結(jié)束后迅速即恢復原有水平。這種短暫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循環(huán)池和緣籽的粒細胞重新分配所致。
3)妊娠與分娩:妊娠其白細胞常見增多,特別是最后一個月,常波協(xié)于(12~17)×109/L之間,分娩時可高達34×109/L。分娩后2~5日內(nèi)恢復正常。由于白細胞的生理波動很大,只有通過定時和反復觀察才有意義。
?。?)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急性化膿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增高程度取決于感染微生物的種類、感染灶的范圍、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反應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輕微,白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收集 整理細胞總數(shù)仍可正常,但分類檢查時可見分葉核百公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輕度核象左移;嚴重感染時總數(shù)常明顯增高,可達20×109/L以上,且伴有明顯核象左移。
2)嚴重的損傷或大量血細胞破壞:在較大手術(shù)后12~36小時,白細胞常達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細胞成分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內(nèi),常見白細胞數(shù)明顯增高,借此可與心絞痛相區(qū)別。急性溶血反應時,也可見白細胞增多,這些可能與心肌損傷和手術(shù)創(chuàng)傷等所產(chǎn)生的蛋白分解產(chǎn)生及急性溶血所導致的相對缺氧等,促進骨髓貯備池增加釋放有關(guān)。
3)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qū)m外孕輸卵管破裂后,白細胞迅速增高,常達(20~30)×109/L。其增多的細胞也要是中性分葉核粒細胞。這可能與應激狀態(tài)、內(nèi)出血而一過性缺氧等有關(guān)。
4)急性中毒:化學藥物如安眠藥、敵敵畏等中毒時,常見白細胞數(shù)增高,甚至可達20×109/L或更高。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慢性腎炎尿毒癥時,也常見白細胞增多,均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
5)腫瘤性增多:白細胞呈長期持續(xù)性增多,最常見于粒細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見于各種惡性腫瘤的晚期,此時不但總數(shù)常達(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較明顯的核象左移現(xiàn)象,而呈所謂類白血病反應。白血病時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的主要機制為白血病細胞失控地無限增值;白醫(yī)學教 育網(wǎng) 收集 整理血病細胞的周期延長;血中轉(zhuǎn)動時間延長(正常白細胞約為10小時,白血病細胞平均為33~38小時)。惡性腫瘤時白細胞增多的機理為某些惡性腫瘤如肝癌、胃癌等產(chǎn)生促粒細胞生成素;惡性腫瘤壞死分解產(chǎn)物促進內(nèi)骨髓貯備池釋放;惡性腫瘤伴有骨髓轉(zhuǎn)移而將骨髓內(nèi)粒細胞(甚至較幼稚的粒的細胞,并可伴有幼紅細胞)排擠釋放入血。
?。?)中性粒細胞減少(neutropenia):
1)某些感染:某些革蘭多陰性桿菌如傷寒、副傷寒桿菌感染時,如無并發(fā)癥,白細胞當選均減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時的白細胞亦減少,可能是由于在細菌素及病毒作用下使貼壁的即邊緣池粒細胞增多而導致循環(huán)池中粒細胞減少所致,也可能與內(nèi)毒素抑制骨髓釋放粒細胞有關(guān)。
2)某些血液?。喝绲湫偷脑偕系K性貧血時,呈“三少”表現(xiàn)。此時白細胞可少到1×109/L以下,分類時幾乎無均為淋巴細胞,乃因中性細胞嚴重減少所致的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小部分急性白血病其白細胞總數(shù)不高反而減低,稱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 leukemia),其白細胞可<1×109/L,分類時亦呈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此時只有骨髓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3)慢性理、化損傷:電離輻射(如X線等)、長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細胞的有絲分裂而致白細胞減少,故于接觸和應用期間每周應作一次白細胞計數(shù)。
4)自身免疫性疾?。喝缦到y(tǒng)性紅斑狼瘡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體導致白細胞破而減少。
5)脾功能亢進: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腫大,如門脈性肝硬化、班替綜合征等均可見白細胞減少。其機制為腫大的脾中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了過多的白細胞;腫大脾分泌了過多的脾素,而此種體液因子能滅活促進粒細胞生成的某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