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其他 > 正文

主訴未必是主癥

2011-01-04 10:3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癥狀,簡單的說就是病人不適的感覺,是病人最初的表現(xiàn)或體會。主癥是最能反應疾病病因、病理、病性的癥狀,是主要矛盾所在,也是臨床辨證的關鍵因素。主訴則是病人自認為最不舒服的癥狀,往往也是病人就診的最初原因。中醫(yī)認為“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疾病的病理本質雖然藏于內,但必有一定的癥狀或體征反映于外。因此中醫(yī)診病講究司外揣內,病人的主訴也就成了臨床診治疾病的重要依據(jù)。多數(shù)情況下,主訴即是主癥,但也有不少情況,主訴未必就是主癥,今天就遇到了這樣一位病人。

  曹某,男,36歲。自汗已30余年,伴疲倦乏力,胃脘疼痛,泛酸,胸骨后灼痛,饑餓時明顯,手足心熱,腰沉困重,二便可,形體胖,舌體中,舌質淡,尖紅,苔薄白,脈細弦。治療:柔肝緩急,清胃祛濕熱。治法:丹參20克,檀香10克,砂仁(后下)9克,百合15克,瓦楞粉(布包)20克,青蒿12克,吳茱萸3克,黃連6克,醋柴胡10克,川楝子9克,生谷麥芽各20克,炒枳實12克,甘草6克。

  上述病案不難看出,病人的主訴是“自汗30余年”,但是如果依據(jù)主訴作為主癥進行辨證,其外延就過于廣泛,針對性不強。而在病人敘述的其他癥狀中“胃脘疼痛,泛酸,胸骨后灼痛”無疑是辨證的重要癥狀,再結合病人“手足心熱,腰沉困重”等其他兼證,則很容易得出“肝胃不和,濕熱內蘊”的病機,而濕熱內蘊,迫津外泄,自汗之因一目了然。

  路老說:“治病必求其本”,病本也可以理解為病因,而主癥正是彰顯病因的關鍵癥狀。盡管主訴是病人認為最突出的不適表現(xiàn),但是病人自己并不會去區(qū)分癥狀與疾病病因病機的關系,而且往往加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感情色彩,有時不可避免有夸大其詞的過度描述,臨證如果單純依據(jù)主訴辨證難免有失偏頗,這就需要醫(yī)者能夠細分縷析,查找出真正的主癥,這是辨證的技巧之一。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