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推拿治療 > 正文

痛經按摩治療

2009-11-10 16:45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婦女在月經前后或經期發(fā)生時有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等癥狀,甚則腰痛脊軟者稱之為痛經。

  【病因病理】

  一、西醫(yī)的病因病理

  其發(fā)病常與生殖器局部病變、子宮發(fā)育不良、子宮頸狹窄、子宮息肉、炎癥、卵巢內分泌失調及精神緊張、恐懼不安、身體虛弱有關。子宮肌肉過強收縮,子宮流血量減少,是原發(fā)性痛經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

  二、中醫(yī)的病因病理

  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于情志不遂,六淫為害及身體陽虛,導致沖任淤阻,子宮氣血運行不暢,則不通而痛或由于胞宮沖任失之濡養(yǎng),則不榮而痛。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總之經水為血所化,而血又隨之運行,若氣血順利則經外通暢,倘氣虛、血少或氣滯、血淤,則經外澀滯,不通而痛。

  【臨床表現(xiàn)】

  行經前或經期下腹疼痛,并牽扯腰部酸痛,兩乳脹痛,經行不暢,重者可劇痛發(fā)軟,并伴有惡心、頭暈、手足發(fā)涼的癥狀。當月經過后,疼痛自然消失。

  【中醫(yī)辨證】

  1.氣滯血淤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常伴胸肋、乳房脹痛,煩躁易怒,經行不暢,經量少,色紫暗有塊,隨塊下量多而痛減,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脈弦或弦滑。

  2.寒凝胞宮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量少色紫暗,有塊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脈沉緊。

  3.氣血虛弱經期或經后小腹隱痛,喜按,經量少,色淡質薄,伴疲乏,萎黃,食欲差,大便稀溏,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4.肝腎虛損經期或經后小腹作痛,經色暗淡,量少質稀,伴有耳鳴、頭暈眼花、腰酸潮熱,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按摩治療】治宜調經養(yǎng)血,益氣。

  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坐于右側,用手掌按順時針方向,在小腹部按摩,時間3~5分鐘,再重點按揉氣海穴和關元穴,每穴1分鐘。然后囑患者翻身俯臥,施術者用雙手掌施滾法,在腰部脊柱兩旁及骶部按摩,時間3~5分鐘。再用雙手拇指著力,反復點揉脾俞、腎俞、命門穴及腰骶部痛經反射點,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各約1分鐘。最后用雙手掌著力,反復推運按揉兩肋及腰骶各3分鐘,治療結束。每日1次,每7日為一療程,每次經前3天開始為佳。

  【預防與護理

  注意精神調養(yǎng),消除焦慮、緊張、恐懼心理,經期少進生冷或刺激性飲食,忌涼水游泳,防受風寒濕邪之侵襲,堅持周期治療及平時調養(yǎng)。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