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按經絡循行分布,人體有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經絡內連臟腑,外達肌表,網絡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依據疾病所在部位和經絡在人體的循行分布,可辨析疾病與所屬臟腑的關系,從而認識疾病之本源,并進行正確指導治療。
皮膚科疾病雖多表現為外證,但多與內在臟腑息息相關——某個臟腑發(fā)生病變,必通過臟腑連接的經絡反應于體表,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
如發(fā)于額部、頸部、季肋的帶狀皰疹,按經絡循行,屬足厥陰肝經。又足少陽膽經起于眼外角,上行頭角,下至身后,沿頸走手陽經之前,直行脈從缺盆下腋沿胸,過季脅,因肝膽經脈互為表里,故若伴有口苦,頭痛頭脹,舌苔黃膩,脈弦數等癥狀,則可辨證為肝膽濕熱內盛,蘊結于上述部位所發(fā),治療可用清利肝膽濕熱之品,酌情配合外用藥,皰疹便可較快消退。
發(fā)于食指的疔毒瘡癤,按經絡循行分布,屬陽明大腸經循行起始部位,排除其他因素外,多由大腸熱盛,釀熱化毒,循經所發(fā),取清瀉陽明大腸熱毒藥物治之,每獲良效。
脾之經脈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內側赤白肉分界處——上行足內前方,再上腿肚。臨床上,有些原因不明的雙小腿灼熱沉重不適或有疼痛感者,多因脾經濕熱下注所致,選用健脾除濕清熱藥物治之,收效顯著。
足陽明胃經還出挾口,環(huán)唇,上下唇內的口腔潰瘍用常規(guī)療法收效不著,若兼有口渴,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者,多屬胃火熾盛,蘊口內所致,投清胃散加味內服,奏效甚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又因脾主口,脾與胃經脈互為絡屬,故唇內潰瘍日久不愈,且經常反復再現,進食疼痛尤甚,兼有肢體倦怠,乏力,口淡無味,舌質淡,苔薄,脈弱者,多屬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唇失榮養(yǎng)所致,治宜補中益氣健脾,佐以斂瘡之品效佳。
后頸部發(fā)際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循行部位,如膀胱濕熱蘊結日久化毒,可在上述部位起紅色毛囊性丘疹,取木通、車前子、滑石、瞿麥、梔子、甘草等清利膀胱濕熱藥物治之,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