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囊藥性賦》:
《珍珠囊藥性賦》,古代藥學著作。該書收集金元及明代各名家驗方。是一本古代藥學著作,流傳較廣,為中醫(yī)名家喜愛。該書分卷一《藥性賦,卷二為《諸品藥性主治指掌》,卷三、四亦為《藥性賦》。
《珍珠囊藥性賦》藥學著作。又名《雷公炮制藥性賦》《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四卷。李杲編輯。本書卷首有“元山道人”的原敘一篇,自稱為本書的作者,但無年月。實不知為何人何時之作。內容有總賦,包括寒、熱、溫、平四賦,其次為用藥發(fā)明,總論用藥大法;再次為主治指掌,記90種常用藥的功用和主治;再次為用藥須知;最后(卷三、卷四部分)分別將玉石、草、木、人、禽獸、蟲魚、果品、米谷、蔬菜等9部中主要藥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編成歌賦,便于習誦。以其深受眾多醫(yī)家喜愛,故版本較多、流傳較廣,適用于初學藥性的名著?,F(xiàn)存幾十種清刻本及多種近代刊本。
明代歌訣體中藥入門讀物。收載有金元及明代多種通俗藥學著作的內容,明清以來流傳甚廣。本書的版本眾多,書名、卷數(shù)及內容?;ビ谐鋈?。最初是書商將題為金代李東垣撰的《珍珠囊》和明無名氏《藥性賦》合刊而成(2卷)。全書總托名李東垣撰。后迭經增補,至清代《雷公藥性賦》(又名《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則基本定型(分4卷)書前有元山道人原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南宋以后歌訣體中藥讀物日漸增多,以適應初學醫(yī)藥者之需。這類著作在明代更為多見。該書集中了兩種常用的藥性歌訣,又將吸收了金代張元素、李東垣等人的部分藥性論說,因此成為明清時期最為流行的中藥入門書。記住是珍珠囊藥性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