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中醫(yī)中“肝”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通于春氣;在體合筋,開竊于目,其華在爪,在液為淚;肝藏魂,在志為怒;其經(jīng)脈為足厥陰肝經(jīng),與足少陽膽經(jīng)相互絡屬,互為表里。
一、中醫(yī)中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泄,即疏通、宣泄、暢達之義。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調暢全身氣機的生理作用。氣機的調暢與否,又影響著血液和津液的運行、脾胃的運化、情志的變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機體多種生理功能正常發(fā)揮的重要條件。
(1)疏調氣血:肝對全身氣機的疏通、調暢,促使全身之氣通而不滯,散而不郁。而人體氣血相依,循環(huán)不息,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2)調節(jié)情志:情志是指人體精神活動中以反映情感變化為主的一類心理過程,其中也包括了以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和以應激激情為主的“驚、恐”,中醫(yī)學中概稱為七情。人的正常情志活動以氣血的正常運行為基礎。
(3)促進消化: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中焦脾胃的受納、腐熟與運化功能來完成。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則主要取決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濁之間的協(xié)調平衡。
(4)通利水道:水液在體內(nèi)的輸布運行,是通過脾的運化、肺的宣發(fā)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而布達全身。肝的疏泄功能,既可調暢肺、脾、腎三臟氣機,促進三臟調節(jié)水液的功能,又能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使水液通達全身,運行無阻。就氣與水液的關系而言,氣能行水,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則三焦氣治,水道通利;若肝失疏泄,則會導致肺、脾、腎氣化不利,三焦水道不暢,水液輸布障礙,而釀濕生痰或水濕停聚、泛溢,表現(xiàn)為梅核氣、癭瘤、瘰疬、水腫、臌脹、癃閉等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5)調理生殖:足厥陰肝經(jīng)繞陰器,經(jīng)少腹聯(lián)絡沖任二脈,而沖任同起胞中,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與女性生殖密切相關;肝在體合筋,前陰為眾多筋脈匯聚之處。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論》在總結肝腎兩臟對人體性活動的調控作用時所說:“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一定數(shù)量血液的作用?!端貑?middot;調經(jīng)論》云:“肝藏血。”唐·王冰注《素問·五臟生成》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人靜則血歸于肝臟。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氣主升
肝在五行屬木,方位為東,季節(jié)為春,居陽升之方,行春升之令,其氣以升發(fā)為順。肝氣升發(fā)則生養(yǎng)之政可化,諸臟之氣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則氣血沖和,五臟安定,生機不息。
2.肝喜條達惡抑郁
清·唐容川《血證論》云:“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自然界中凡木之屬,其生長之勢無不喜枝條舒展順暢,即有壓抑,亦不畏阻遏而伸其天性。肝屬木,其性亦喜舒展順達而行其疏泄功能,諸般抑郁皆可阻遏肝氣使之不舒而失疏泄條達。
3.肝體陰用陽
《臨證指南醫(yī)案》云:“肝為風木之臟,因有相火內(nèi)寄,體陰而用陽。”體,指肝臟之本體;用,言肝臟之功能活動。肝屬五臟之一,《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且肝主藏血,血屬陰,故言體陰。肝之功能主疏泄,以氣為用,性喜條達而主升,內(nèi)寄相火,故言用陽。體陰與用陽之間即相互為用,又相互影響,揭示了肝藏血與肝主疏泄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即藏血是疏泄的物質基礎,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現(xiàn)。
三、肝與形竅志液的關系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韌帶等,附著于骨與關節(jié),因膝關節(jié)處筋之聚集較多,故曰“膝為筋之府”(《素問·脈要精微論》)。筋的主要功能是聯(lián)接關節(jié)、肌肉,主肢體運動。故《素問·痿論》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肝主筋,是由于筋有賴于肝之氣血的滋養(yǎng)?!端貑?middot;經(jīng)脈別論》云:“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只有肝之氣血充盈,筋脈得到充分的濡養(yǎng),肢體運動才能靈活,筋力強健而耐疲勞。若肝血衰少,筋失所養(yǎng),則會出現(xiàn)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易于疲勞,甚則萎廢不用或手足震顫,肌肉瞤動。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他如熱入營血,劫傷津血,或肝陰虧虛,肝陽上亢,筋脈失養(yǎng)而見肌肉、肢體震顫,四肢抽搐,甚則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病理表現(xiàn),均為肝主筋功能之失常,一般統(tǒng)稱為肝風內(nèi)動,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之延續(xù),故有“爪為筋之余”之說。肝主筋,爪甲的榮潤亦賴肝血的濡養(yǎng),故《素問·五臟生成》說:“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若肝血充盈,則爪甲堅韌而紅潤光澤;肝血不足,則爪甲萎軟而薄,色夭而枯,甚則變形脆裂。臨床上通過觀察爪甲的質地、形態(tài)、色澤變化,有助于判斷肝的生理機能與病理變化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開竅于目
目,《內(nèi)經(jīng)》稱之為“精明”、“命門”,為專司視覺的器官。中醫(yī)將目的外部結構劃分為五個部分,分屬于五臟,形成了目分“五輪”之說,即白睛為氣輪,屬肺;黑睛為風輪,屬肝;瞳孔為水輪,屬腎;目內(nèi)外眥之血絡為火輪,屬心;上下眼瞼稱“約束”,俗名“眼胞”為肉輪,屬脾。在病理情況下,肝病往往反映于目。如情志不暢,致肝氣郁結,久而火動痰生,蒙阻清竅,可致兩目昏蒙,視物不清;肝的陰血不足,雙目失于濡養(yǎng),則兩目干澀,視物不清或夜盲;肝經(jīng)風熱,則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nèi)動,則目睛上吊、兩目斜視。目疾的治療也主要從肝辨治。
3.肝在志為怒
怒是常見的激情反應,是否定性的情緒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肝“在志為怒。”由于肝為將軍之官,其性條達而不堪委曲,若遇屈辱則肝必應之而生怒,故怒志屬肝。在一般情況下,當怒則怒,怒而有節(jié),未必有害,時或有疏展肝氣,令其暢達之功。在病理情況下,怒的產(chǎn)生與肝的功能失調之間互為因果。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常致病人急躁易怒,如疏泄不及,肝氣抑郁,多為郁怒恚恨,憤懣難伸;疏泄太過,肝氣暴張,則見暴怒盛怒。另一方面,怒易傷肝,誠如《靈樞·百病始生》所說:“忿怒傷肝。”其病機變化一為情志抑郁不暢,甚或郁怒不解,導致肝失條達,氣機郁滯,日久常致津停、血瘀,或者耗傷肝陰肝血;二為暴怒盛怒,可致肝氣肝陽暴張,升動無制,氣逆于上,血隨氣逆,發(fā)為出血或中風昏厥等病癥。正由于怒與肝之關系如此密切,故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謂治怒為難,惟平肝可以治怒,此醫(yī)家治怒之法也。
4.肝在液為淚
淚從目出,肝開竅于目,故淚為肝之液。淚有濡潤、保護眼睛的功能。正常情況下,淚液的分泌,是濡潤而不外溢。淚的過多過少,若非情志悲哀致淚液流出,均屬病態(tài),且大多與肝有關。肝陰不足,淚液分泌減少,則兩目干澀,甚或干而作痛;肝經(jīng)風熱或肝腎不足,可見迎風流淚;肝膽火旺,可致目眵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