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文化 > 正文

三七古往今來的歷史淵源

2015-10-21 20:17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三七古往今來的歷史淵源:

在中國西南邊陲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長著一種“春苗如翠,秋實似火”的植物,民間謂之神草。千百年來,關于這種“神草”的許多神奇故事一直被萬口傳誦:

獵手不慎墜崖,股骨折斷,萬般無奈之際順手扯下一株“神草”嚼爛,敷于骨折處,片刻之后居然能拄著硬弓步行回家;

石匠的腳被石頭砸傷,疼痛難忍,呼天不應,遂將“神草”捶爛包于砸傷處,馬上血止痛消;

一名血崩的產婦能夠從死神的手中脫身也全賴一把“神草”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神草”愈合傷口就像牛皮膠粘合木頭一樣,有著讓人難以想象的神奇功效,千百年流傳下來,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神草”。事實上,這種被人描繪和形容得大是奇絕,在風月山水間足以挽云留霞的“神草”,就是三七。

關于三七,有說法說是:三七是起源于2500萬年前第三紀古熱帶的殘存植物。然則,這種說法在目前還比較難以得到科學的有力支持。但是,三七為我國較早發(fā)掘使用的名貴藥用植物之一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現(xiàn)在的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首次有明確記載的著作是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1596年),距今410多年。其關于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的記載十分準確地表述了五加科三七的化學特征。

但三七的運用目前能查證的最早使用記載是明代楊清叟(1378年)的《仙傳外科秘方》,其“飛龍奪命丹”一方中的配伍藥材就有三七,距今已有630多年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其實,三七作為一種療效顯著的藥用植物,在為漢民族當做傳統(tǒng)的中藥之前,曾長期流傳于云南和廣西交界的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如壯族、苗族、彝族等)民間,而后隨著民族遷徙,各民族間的交流和軍旅、商賈的傳播,才逐漸進入了中原地區(qū)。明代以前,中原醫(yī)家大多尚不知道三七為何物。

在清代,三七一直被列為地方進貢朝廷的珍稀物品,源源不斷的流入宮廷,其珍貴性可見一斑。

到了民國初期,人們對三七的藥用價值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民國初期著名中西醫(yī)匯通派醫(yī)家張錫純在其所著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三七,諸家多言性溫,然單服其末數(shù)錢,未有覺溫者。善化淤血,又善止血妄行,為血衄要藥。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腸中腐爛,浸成潰瘍。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同,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疼痛者,敷之可消”,這些記載更加全面的闡述了三七的功效作用。

20世紀初,隨著三七在民間的廣泛使用,人們在明了三七“生打熟補”藥理的基礎上,創(chuàng)出了“參茸桂七”之說,將三七并入名藥之列。

而到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末期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三七“生打熟補”的藥理被民間廣泛運用。

繼而在20世紀90年代,廣西民間中草藥醫(yī)生李振光深入文山、廣西的壯族聚居地對歷代使用三七的方法等進行了考證、研究,并對其藥性藥理做了更加可觀和詳細的總結。

直到2002年7月3日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組織全國38名專家,在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舉行會議,審查文山三七的使用、栽培歷史,確認了文山州是中國三七原產地,并將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自此,三七成為文山名副其實的地道產物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并開啟了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道路。

同時,在三七起源的漫長過程中,原產地文山的民間傳說賦予了它很多神話般的色彩,這讓三七變得更加傳奇的同時,也使得三七慢慢為人們所熟知,走進人們的生活。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