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2年中西醫(yī)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高頻考點?。?1-30)”的內(nèi)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21.譫語:指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的癥狀。
鄭聲:指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語聲低弱模糊的癥狀。
獨語:指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語止,首尾不續(xù)的癥狀。
22.咳聲短促,呈陣發(fā)性、痙攣性,連續(xù)不斷,咳后有雞鳴樣回聲,并反復發(fā)作者,稱為頓咳(百日咳)。
咳聲如犬吠,伴有聲音嘶啞,吸氣困難,是肺腎陰虛,疫毒攻喉所致,多見于白喉。
23.脹痛指疼痛帶有脹滿的癥狀。是氣滯作痛的特點。頭目脹痛多見于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證。刺痛指疼痛如針刺之狀的癥狀。是瘀血致痛的特點。隱痛指疼痛輕微,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的癥狀。是虛證疼痛的特點。
24.口淡多見于脾胃虛弱;口甜多見于脾胃濕熱、脾虛;口黏膩見于痰熱內(nèi)盛、濕熱蘊脾及寒濕困脾;口酸多見于肝胃郁熱、飲食停滯;口苦多見于肝膽火熱、心火上炎;口咸多屬腎病或寒水上泛。
25.亡陽證與亡陰證的鑒別見下表
證名 | 汗出 | 寒熱 | 四肢 | 面色 | 氣息 | 口渴 | 舌象 | 脈象 |
亡陽證 | 汗冷清稀 | 身冷畏寒 | 厥冷 | 蒼白 | 微弱 | 不渴或渴喜熱飲 | 白潤 | 脈微欲絕 |
亡陰證 | 汗熱黏稠 | 身熱惡熱 | 溫暖 | 面赤顴紅 | 息粗 | 渴喜冷飲 | 紅干 | 脈細數(shù)疾而無力 |
26.風熱犯肺、肺熱熾盛、燥邪犯肺證的鑒別見下表
證型 | 病機 | 辨證要點 | 臨床表現(xiàn) |
風熱犯肺證 | 風熱犯肺 肺衛(wèi)失宣 | 咳嗽,痰黃稠及風熱表證 | 咳嗽痰稠色黃,惡寒輕發(fā)熱重,鼻塞流黃濁涕,身熱惡風,口干咽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
肺熱熾盛證 | 火熱熾盛 壅積于肺 | 咳喘氣粗,鼻翼煽動與實熱癥狀 | 發(fā)熱,口渴,咳嗽,氣粗而喘,甚則鼻翼煽動,鼻息灼熱,咽喉紅腫,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
燥邪犯肺證 | 外感燥邪 肺失宣降 | 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 | 干咳無痰或痰少質黏,不易咯出,甚則胸痛,痰中帶血,尿少,便干,苔薄而干燥少津。 |
27.心脈痹阻證的鑒別見下表
分型 | 共同主癥 | 臨床表現(xiàn) |
瘀阻心脈 | 心悸怔忡,心胸憋悶作痛,痛引肩背內(nèi)臂,時作時止 | 心胸刺痛,舌暗或有青紫斑點,脈細澀或結代 |
痰阻心脈 | 心胸悶痛,體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膩,脈沉滑或沉澀 | |
寒凝心脈 | 心痛劇痛,遇寒加重,得溫痛減,形寒肢冷,脈沉遲或沉緊 | |
氣滯心脈 | 心胸脹痛,脅脹善太息,舌淡紅,脈弦 |
28.濕熱蘊脾證與寒濕困脾的鑒別:
濕熱蘊脾 | 脘腹痞悶,納呆, 惡心嘔吐,便溏, 肢體困重 | 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肌膚發(fā)黃,色澤鮮明,皮膚發(fā)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
寒濕困脾 | 口淡不渴,肢體浮腫,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
29.肝風內(nèi)動四證鑒別:
證型 | 性質 | 主癥 | 兼癥 | 舌象 | 脈象 |
肝陽化風證 | 上實下虛證 | 眩暈欲仆,頭搖肢顫,言語謇澀或舌強語謇 | 手足麻木,步履不正 | 舌紅,苔白或膩 | 弦而有力 |
熱極生風證 | 實熱證 | 手足抽搐,頸項強直,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角弓反張 | 高熱神昏,躁熱如狂 | 舌質紅絳 | 弦數(shù) |
陰虛動風證 | 虛證 | 手足蠕動 | 午后潮熱,五心煩熱,口咽干燥,形體消瘦 | 舌紅少津 | 弦細數(shù) |
血虛生風證 | 虛證 | 手足震顫,肌肉瞤動,關節(jié)拘急不利,肢體麻木 |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 | 舌淡苔白 | 細 |
30.肝火犯肺證、燥邪犯肺證、熱邪壅肺證與肺陰虛證的鑒別
四證均有:咳嗽、咳血的表現(xiàn)。
肝火犯肺證:急躁易怒、脅肋灼痛;
燥邪犯肺證:發(fā)于秋季,兼發(fā)熱惡寒之表證;
熱邪壅肺證:與情志無關,肝經(jīng)癥狀不明顯,有實熱表現(xiàn);
肺陰虛證:潮熱盜汗,舌苔白,脈弦或緩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