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是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會涉及到的概念,為此,醫(yī)學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關的信息,供大家參考。
辨證的關鍵在于分清衛(wèi)、氣、營、血的不同階段,抓住熱、毒、痰、瘀的病機本質。一般病在初期、中期多為實證,恢復期多為虛證或虛實兼有。在衛(wèi)則疏風散表,在氣則清氣泄熱,在營血則清營涼血,后期氣陰耗傷則益氣養(yǎng)陰,兼清余邪。若兼濕邪夾雜,應結合化濕利濕,通絡達邪。
由于本病病程較長,表現(xiàn)形式多樣,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在治療中牢牢抓住清熱解毒、化瘀祛痰這一基本大法,不間斷用藥,除邪務盡,是防止復發(fā),提高療效的關鍵所在。
1.邪郁肺衛(wèi)
證候 發(fā)熱,微惡風寒,微有汗,咳嗽鼻塞,流涕,頭身痛,咽紅疼痛,舌邊或舌尖稍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干,脈浮數(shù)。
治法 疏風清熱,清肺利咽。
方藥 銀翹散加減。
2.熱毒熾盛
證候 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乳蛾腫大,甚則潰爛,口瘡口臭,面紅唇赤,皮疹顯露,頸、腋、腹股溝處淺表淋巴結腫大,脅下痞塊,或脾腫大,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洪數(shù)。
治法 清熱瀉火,解毒利咽。
方藥 普濟消毒飲加減。
3.熱瘀肝膽
證候 發(fā)熱,皮膚發(fā)黃,小便黃短不利,肝脾腫大明顯,胸脅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或溏或干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治法 清熱解毒,利濕行痰。
方藥 茵陳蒿湯加減。
4.正虛邪戀
證候 病程日久,發(fā)熱漸退,或低熱不退,精神軟弱,疲乏氣弱,口干唇紅,大便或干或稀,小便短黃,咽部稍紅,淋巴結、肝脾腫大逐漸縮小,舌紅絳或淡紅,苔少或剝苔,脈細弱。
治法 益氣養(yǎng)陰,兼清余熱,佐以通絡化痰。
方藥 氣虛為主,宜竹葉石膏湯加減;陰虛為主,宜青蒿鱉甲湯加減。
網校老師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