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法: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藥物組織內(nèi)部的炮制方法。
根據(jù)所加輔料不同,炙法可分為酒炙、醋炙、鹽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
①酒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100千克藥物,用黃酒10~20千克,白酒減半。
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藥勢,可改變藥性,引藥上行,如黃連主清胃腸濕火郁結(jié),酒炙后可清上焦火熱;酒能行血脈,如川芎、牛膝等活血化瘀藥多用酒劑,有協(xié)同作用,可提高療效;酒炙起矯臭作用,具有腥臭味的藥物如烏梢蛇、蘄蛇等多用酒炙。
②醋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100千克藥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過50千克。
醋炙的目的是引藥入肝,增強(qiáng)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沒藥、延胡索、五靈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藥及柴胡、香附、青皮等疏肝解郁止痛藥均多用醋炒;降低毒性,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峻下毒性強(qiáng)烈的藥物,均用醋炙;同時醋炙還有矯臭矯味的作用,如五靈脂、乳香、沒藥用醋炙即有矯味的用意,以便于服用。
③鹽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數(shù)量食鹽的水溶液拌炒。每100千克藥物,用食鹽2~3千克。
鹽炙的目的是引藥下行入腎,增強(qiáng)療效,如杜仲、巴戟天、補(bǔ)骨脂鹽炙增加補(bǔ)腎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鹽炙可增強(qiáng)療疝止痛的作用,知母、黃柏鹽炙可增強(qiáng)滋陰降火的作用。
④姜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或煮制。100千克藥物,用生姜10千克壓汁或煮汁。姜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增強(qiáng)止嘔作用,如姜炙黃連、姜炙竹茹、姜炙厚樸可緩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強(qiáng)溫中化濕的作用。
⑤蜜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煉蜜拌炒。100千克藥物約用煉蜜25千克左右。蜂蜜加熱煉熟后稱煉蜜。蜜炙的目的是增強(qiáng)療效,如蜜炙百部、款冬花、紫菀等可以增強(qiáng)潤肺止咳的作用,蜜炙黃芪、甘草等可以增強(qiáng)補(bǔ)中益氣的作用;蜜炙麻黃可緩和發(fā)汗作用,增強(qiáng)潤肺止咳作用;蜜炙還可矯味,緩和刺激胃而引起嘔吐的副作用,如蜜炙馬兜鈴。
⑥油炙法。即將凈選或切制后的藥物與一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熱處理,又稱酥炙法。有羊脂油拌炒、植物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三種方法。如羊脂炙淫羊藿(每100千克淫羊藿用羊脂油2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