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術語 > 正文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系

2019-03-05 15:27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科學很難定義

科學有三個要素,第一是目的,是要發(fā)現(xiàn)各種規(guī)律,并且不限于自然科學研究的自然規(guī)律,也包括其他各種規(guī)律,比如心理學、行為學、精神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所研究的各種規(guī)律;第二是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第三是方法,也包括三個內容:邏輯化、定量化和實證化。(張雙南:《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qū)別》,載2017年6月23日《科技日報》)

很顯然,張雙南先生所說的科學是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整體。然而,僅僅從“科學的方法”來說,像人文科學的文學研究,就難以運用“定量化”的方法。但他對于“實證化”的含義也沒有進一步界定,不知是專指理論論證,還是專指實驗和經驗驗證,還是包括理論論證加上經驗驗證。如果“實證化”僅僅是理論的論證,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關于“上帝存在的五個論證”也是理論的論證,這個論證至今也沒有人完全從理論上徹底推翻。而“實證化”如果僅僅指實驗和經驗驗證,眾所周知,即使是自然科學,有很多命題和理論發(fā)現(xiàn)也很難用經驗驗證,特別是量子力學的理論。數學中的一些定理或分支例如復數,則完全不能用實驗和經驗來檢驗。至于“實證化”是指理論論證加上實驗和經驗驗證,則很多學科都難以實現(xiàn)。

以科學史研究為專業(yè)的吳國盛先生,對于“科學是什么”的回答非常謹慎。雖然他發(fā)表相關的文章有十幾篇之多,卻始終沒有給科學作定義,而是很小心地從各種角度對科學的含義進行描述。吳國盛先生從科學史的視角,描述了原生的希臘科學及其衍生的近代科學。他認為希臘科學是“無功利的、內在的、確定性的知識”,而近代科學即指今日漢語語境中的自然科學,其特征和方法似乎不言而喻。希臘科學“源自希臘人對于自由人性的追求”的“無功利”性質,在近代科學中消失殆盡。因此,讀者只能推斷在希臘科學和近代科學中一以貫之的性質,唯有用“內在的、確定性的知識”來界定。應該說,這是一種嚴謹的表達,理論上不會產生較大的紕漏。然而問題在于,如果我們再追問“什么是知識”,就會對吳文產生循環(huán)論證的嫌疑。更何況是“內在”而又“確定性”的“知識”,似乎將原本簡明扼要的問題,又纏繞得十分復雜,更加難以回答。

柏拉圖曾討論了各種關于美的定義,都不滿意,然后感嘆:“美是難的”。我們同樣也可以說:“科學是難的”。

自然科學不是萬能的知識

自然科學有何根本特征和性質?沿著吳國盛先生對于科學的描述,姑且認為自然科學是某種“確定性的知識”,那么,略知西方哲學的人們都會知道,對于康德哲學來說,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知識是如何可能的”??档?ldquo;三大批判”的第一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就是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從康德哲學關于“知識如何可能”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關于自然科學性質、效用及其局限的啟示。應該說明的是,康德不僅是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偉大的科學家。他關于宇宙發(fā)生的“星云假說”,至少是宇宙論中的一家之言,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康德哲學把人類認識能力分為理性、知性和感性。感性指人感知對象世界的能力,包括視、聽、味、嗅、觸;知性是運用概念、范疇的一種能力,類似常說的智力,也即研究自然科學的能力;理性則是把握一種無限和超驗事物,例如自由、靈魂、上帝等的能力,也是一種把握本體的智性。與通常的觀念不同,康德把認識的對象分為“現(xiàn)象界”和“物自身”。“現(xiàn)象界”就是人類五種感官所能把握的對象世界,基本等同于我們日常經驗中的世界萬物。而“物自身”則是人類感官所不能把握到的對象世界,例如自由意志之類。

在康德看來,人類獲得一切關于現(xiàn)象世界的知識,是知性運用概念、范疇對于感性材料進行“先天綜合判斷”而形成的。用康德的話說,一切知性的知識中都包含“先天綜合判斷”,并以之為原理。知性概念、范疇是先天賦予我們的。因此,這種由范疇或概念與感性材料結合的知識,是必然的和有效的。以近代物理學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就屬于這種知識。但是,康德認為,像物理學這種知識只能把握事物的“現(xiàn)象”,不能把握事物“自身”。這也是康德把人的認識對象分為“現(xiàn)象界”和“物自身”的根本理由。因為,物理學這種知識必須通過感官獲取材料,然后與知性結合而產生。人的知性從來不會直觀對象事物,只能通過感官獲得材料,把感官材料傳達給大腦,大腦再作分析、判斷、推理。而問題恰恰在于,人類的感官具有巨大的缺陷。

首先是感知的范圍有限。人類的視覺只能看到一定波長的可見光世界,只能聽到一定振幅和頻率的聲波,只能聞到我們嗅覺能夠聞到的一定強度的氣味,等等。再次,人類感官所把握的只是表象的世界。例如視覺,我們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象、外貌,而看不到事物的內部。雖然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大大拓展了人類認知的世界,不僅可以用解剖和外科手術把人體的所有地方打開,肌肉、臟器、血管、大腦、細胞,都可以用儀器甚至肉眼觀察,科學還把我們的眼睛延伸到紅外線、X光、B超、CT等世界之中,但是,我們的眼睛仍然不能具有全息功能。人類的感覺器官,只是接受一部分與它們功能相關的信息,而不能接受外在自然世界的全部信息。這些視覺表象、聲音表象以及氣味等等的世界本身是什么,人類還是無法知道。因此,無論如何,人類感官無法把握事物本身。建立于感官材料基礎之上的物理學等科學,也不可能建立關于世界本身的知識。

不僅是人類的感官,人類的知性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档抡J為,人類的知性概念、范疇例如“大”“小”“多”“少”“遠”“近”“長”“短”等,是生而知之。甚至算術知識,人們也是無師自通,不需要在學校學習。在教育不發(fā)達的過去中國,不識字的文盲比比皆是,但是絕沒有不識數的“數盲”(除非弱智)。不識字的家庭主婦在日常生活的經濟交往中,對于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運用自如。可見知性的功能是人類天生具備的大腦本身的能力。然而,知性的功能也存在先天的缺陷。從感官的缺陷到知性的局限表明,我們所謂的外在自然界,實際上只是我們感知的自然界,而不是自然本身。從根本上來說,以知性范疇和感性材料結合的自然科學知識,都是人關于事物的知識,而不是事物本身的知識。

由康德哲學可知,自然科學只是在“現(xiàn)象界”是有效的,但不是“物自身”的知識,僅僅是一定范圍內的“確定性的知識”,因此不是萬能的知識??档抡軐W的這一論點在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至今無人質疑??梢姡匀豢茖W實際上是人們認識和把握對象世界的一種范式。究其實質而言,自然科學也是人類使用的工具,它與認識對象本身的關系是人為的,而不是天然一體的。因此,自然科學與對象世界之間永遠不能跳出一種疏離性和異質性。作為工具的自然科學對于對象世界把握的有效程度,則取決于海德格爾所謂的“上手”的狀況,即它與對象世界內在的兼容度、融合度。

當然,我們可以質疑康德、胡塞爾甚至海森堡。但是,要用科學的力量,通過證明來推翻他們觀點。

陰陽五行說是中國思想的一個核心密碼

由于自然科學與人類對象世界之間的疏離性、異質性,自然科學本身就不能作為衡量“確定性的知識”的唯一標準。由此推論,不能將凡是與自然科學范式不同的學術,都看作沒有“確定性的知識”,而將其視為宗教、迷信、巫術一類。在這個語境下討論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有了全新的視角。

現(xiàn)存哲學意義上的陰陽五行說是在《管子》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嚴格地說,這個學術應該稱為“占星學—陰陽五行說”。因為,陰陽離不開日月(《管子》有“日掌陽,月掌陰”之說),五行離不開五星。它們之間水乳交融,不可分離。按照占星學—陰陽五行說的思想,陰陽是宇宙間對立互補的兩大勢力,表現(xiàn)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也是人類思維的規(guī)律。五行既是宇宙間的五種元素,也是五種力量。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相輔相成。陰陽和五行之間有一定的交叉(例如在醫(yī)學中),但基本是兩套話語體系。

“五行”之說最早見于《尚書·洪范》,但只是指五種材質。“陰陽”一詞也見于《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但意思很簡單,陰指背陽,陽即是朝陽?!兑捉洝分械呢韵笞钤鐬閿底?,稱為“陰爻”“陽爻”則比較晚。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主要由于諸侯爭霸的政治需要,處于當時學術中心齊國稷下的鄒衍及其學派,以敏銳的眼光和高超的智慧,利用上古天文學和素樸的陰陽、“五材”之說,整合成占星學—陰陽五行學說。這個學說在眾說紛紜的諸子之中脫穎而出,一家獨大,為秦漢之際幾乎所有思想家所接納、吸收,加以改造、創(chuàng)新,構成了秦漢思想的骨骼和靈魂。首先把鄒衍學派思想系統(tǒng)植入的作品是《月令》?!对铝睢窐嬙炝艘粋€完整而又系統(tǒng)的世界圖式。而“明堂月令”之學,不僅盛行于學界,也被秦皇漢武物化到社會生活之中,宗廟、明堂、祭壇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國。更為重要的是,以“五經”博士領銜的全部漢代學術界,把占星學—陰陽五行說整合進入先秦儒家經典“五經”的解釋之中,形成了中國學術史上屈指可數的重鎮(zhèn)——兩漢經學。

簡而言之,從鄒衍學派,經過董仲舒、司馬遷及整個漢代經學,到《黃帝內經》和《漢書·律歷志》,占星學—陰陽五行說所建構的思想體系,從天上七政(日月五星),到地上五行(金木水火土),再到人之五藏(肝腎心脾肺),形成了從天體到人體、宇宙到內臟、宏觀到微觀的完整世界觀。按照這個世界觀的描述,人體的血脈、經絡、五臟等內在運動,與宇宙天體、自然、社會都和諧一致;從社會制度(禮)到精神情感(樂)、從外在自然世界到內在人體,是一個像人的個體生命一樣鮮活靈動的整體。而這個整體中躍動的節(jié)奏和心音,則是音樂。如果說,歷法從可視與可感的方面(季節(jié)變化),反映和揭示了外在自然的節(jié)奏與協(xié)調,那么音樂(律呂),則是從可聽(可意會但不可言傳)的方面,昭示了整個宇宙的內在律動和節(jié)奏。歷與律在根本上是和諧一致的。這是秦漢天人思想的終極形態(tài)。

此后,占星學—陰陽五行說滲透在中國的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極為廣泛的領域之中。在哲學上,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和全部《易傳》的核心觀念,即“天垂象,圣人則之”,是這個學說最典型的疏證。宗教方面,道教之太極圖是這個學說的一種圖解。藝術上,陰陽動靜、虛實相生,是中國詩書畫舞蹈音樂的根本旨趣??茖W方面,離開陰陽五行理論,所謂經絡藏象、虛實干潤的中醫(yī)則蕩然無存。甚至體育,從圍棋到太極拳術,都體現(xiàn)了占星學—陰陽五行說的思想。不難想象,如果將占星學—陰陽五行說從中國文化中切割出去,源遠流長而又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還能留下什么?

同時,漢代經學不僅屬于學術界、思想界、政界,還有包括當時全部的教育界。由于漢代經學的巨大歷史影響,加上醫(yī)學、律學、歷學的運用,占星學—陰陽五行說被進一步深化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普遍意識之中,為當時從帝王將相到鄉(xiāng)里農夫全民共知的東西,也成為中國思想的一個核心密碼,遺存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意識深處。

除了哲學、政治學、歷史學、藝術、體育等等,占星學—陰陽五行說衍生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國醫(yī)學。因而,這個學說與自然科學也就有了交集之處。而中醫(yī)與科學也是西學東漸以來中國學界始終論辯而莫衷一是的問題,當然也是本文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中西醫(yī)的區(qū)別是兩種思維方式的表現(xiàn)

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傳入中國之后,中醫(yī)便面臨巨大挑戰(zhàn)。在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醫(yī)一度逐漸式微,門庭冷落。一代文豪魯迅對于中醫(yī)深惡痛絕,曾經用嬉笑怒罵、尖酸刻薄的文字,描繪了中醫(yī)的種種可笑的做法。然而,隨著中國現(xiàn)代化的深入,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西方醫(yī)學的局限性和不足。于是,中醫(yī)的地位從20世紀末開始便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在悄無聲息中,中醫(yī)慢慢走紅,今日又形成澎湃之勢。但是,如何從理論上評價中醫(yī),學術界分為尖銳對立的兩派,勢同水火。

批評和否定中醫(yī)所根據的標準是西醫(yī)的學術范式。西醫(yī)把單個的人體作為對象并進行分類,從五官臟器、血液循環(huán)、骨骼肌肉、細胞組織、神經系統(tǒng)等,進行條分縷析的專門研究。人體出現(xiàn)生病的癥狀,可以從身體某一臟器發(fā)生的問題找到病因,然后對那一部分機體進行治療。臟器的功能恢復正常,疾病也就痊愈了。西醫(yī)的理論都可以用實驗進行證明,運用的方法實質上都是一種解剖學和直觀驗證的方法。西醫(yī)的整個理論和方法,與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等自然科學是一致的。與西醫(yī)相關的學科還有精神病學、心理學、生理學、生命科學等。所以說,西醫(yī)與整個西方科學難分難解,甚至可以說,西醫(yī)最直觀地展示了自然科學的目的、方法和效果,是自然科學的典型和樣板。

用西醫(yī)的標準來衡量,中醫(yī)從理論到方法幾近天方夜譚,荒謬不堪。從理論上說,中醫(yī)所謂五臟六腑,并非實指人體中的具體臟器,而是指在實存臟器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某物。比如中醫(yī)所謂“心”,并非實指人體中的心臟或大腦,而是指游走在心臟與心靈、精神之間的某種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經絡穴位同樣如此,雖然也有實指的含義,但是運用解剖的方法是找不到的。至于陰陽、干濕、虛實之說,則更是無邊無際,無法用科學實驗來驗證。中醫(yī)里面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即關于人體之“氣”的理論。離開氣的理論,中醫(yī)就要解體。而“氣”說與現(xiàn)代物理學可謂風馬牛不相及。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中醫(yī)運用占星學—陰陽五行學說,把人體內在生命的運行之理,與天地萬物、四時寒暑的運行規(guī)律結合起來,讓人感到中醫(yī)不僅僅是醫(yī)學,而是一種哲學、宇宙學。在方法上,中醫(yī)診斷疾病常用的是四診——望、聞、問、切,另外還有不常用的診法如經絡診法、耳診、眼診、手診等。與西醫(yī)的方法相比,這些幾乎是一種藝術想象的方法。

因此,一些持西醫(yī)立場和觀念的人,將這種與自然科學完全不同并與哲學、宇宙學一體的中醫(yī)稱為巫術、偽科學,也是毫不奇怪的。然而,一個堅固的事實是:中醫(yī)也能治病,甚至一些在西醫(yī)看來是絕癥的病癥,中醫(yī)也能治愈,盡管不是100%。這個事實基本上為社會各界承認。

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價值在于效用,即有效性。西方醫(yī)學的有效性勿庸置疑,西醫(yī)對于人類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墒?,同樣不容否認的是,傳統(tǒng)的中醫(yī)也具有效性。且不說幾千年來它治愈的無數病例,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中醫(yī)仍然接納大量病人,治愈者成千上萬。在整個中國甚至海外醫(yī)學界,中醫(yī)也被作為攻克西醫(yī)疑難雜癥的一個選項,例如治療非典、艾滋病等等。在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完全排斥和拒絕中醫(yī)治療的中國人可能極少。

行文至此,不想評價中、西醫(yī)之間的高下長短,而是強調這里存在一個非常嚴肅的與知識和真理相關的問題。

西醫(yī)是與西方科學一體的,中醫(yī)是與中國古代的學術一體的。中、西醫(yī)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關于人體和人體疾病的知識系統(tǒng)。

中西醫(yī)之間的區(qū)別,典型地反映了中、西方學術和思想的不同,在根本上是兩種思維方式和兩種知識體系的表現(xiàn)。從西醫(yī)的角度看,中醫(yī)是囈語胡說;同樣,從中醫(yī)的角度看,西醫(yī)也完全是異端邪說。那么,這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知識系統(tǒng),是否能夠同時成立?這句話還可以簡單表述為:人們所謂的“確定性的知識”、真理是否只存在于以西方自然科學為代表的一種系統(tǒng)之中?這就必須要直面“什么是真理”的問題了。

要警惕對于自然科學的迷信

說到“真理”二字的時候,我們都有種莊嚴、神圣的感覺。真理被認為是真正的道理,絕對正確,放之四海而皆準。其實,真理的英文是truth,與true的意涵相關。可見,所謂真理就是人們關于認識對象的真實的、真正的言說。這樣的界定似乎很明了,然而,“什么是真理”卻是哲學認識論的一個核心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如何言說才是關于認識對象的“真實的、真正的言說”,說清楚絕非易事。

按照人們一般的看法,判斷關于某個認識對象的言說是否為“真實的、真正的”,用事實檢驗驗證一下即可。例如:“太陽從東邊出來,從西天落下。”這句話就是真理。從西方哲學的角度看,這種真理觀是一種“符合論”的真理觀。“符合論”的真理觀認為,一個觀點、思想或理論是否正確,用經驗事實進行驗證,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即為謬誤?,F(xiàn)代絕大多數的自然科學理論,是建立在這種“符合論”真理觀之上的。但是,有些自然科學的理論,實際上都具有假說的性質,例如大氣物理學的“蝴蝶效應”,當前量子物理學所謂“量子糾纏”理論等,在實際經驗中是無法檢驗的。尤其是數學,數學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礎是邏輯推理,與經驗事實毫無關系。且不說高等數學,簡單的譬如復數,也是無法用經驗實踐檢驗的??梢?ldquo;符合論”真理觀也不具備關于真理含義的完滿要求。

除了“符合論”之外,西方哲學史上還有形形色色的真理觀。影響較大的有波普爾的“證偽論”真理觀,即認為科學通過推測和反駁而前進。這些真理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存在缺陷。可以說在真理問題上,人們還沒有一個普遍認同的共識,至今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的關于真理的定義。

還應該提到,我們哲學教科書上的“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之說,即把人們已經獲得的真理稱為相對真理,而所有的相對真理之和是絕對真理。且不說已經獲得的“相對真理”及其“之和”為何物,按照這個說法,如果我們不能獲得所有的相對真理,我們就不能獲得絕對真理。因此,只要人類的認識沒有終結,絕對真理就不可能達到。這個意思實際上告訴我們,絕對真理事實上是沒有的。因為,人們只能在一個一個的相對真理的山頭上不斷攀登,而這種山頭是無限的,因此永遠不可能獲得一個終結的結果。這里的問題在于,如果把絕對真理當作一個設定的理想,即人類認識真理的最高點或終點,那么,對于這種終點的追求,實際上就變成了一種信念或信仰。不僅我們每個個體的生命,就是整個人類的生命也無法到達這個終點。這樣,一個哲學的命題立刻就轉化為帶有宗教色彩的命題了。

從上面的討論就可以看出,人類至今對于“什么是真理”還沒有確定的回答,實際上也無法回答。因而,真理的問題對于人類還是一種困惑。然而,知道和了解這種困惑就不會走入誤區(qū)或盲區(qū),由此可以清醒看到與真理相關的問題所在。

從真理問題本身的困惑,我們就應該清醒看到,即使按照“符合論”的真理觀,自然科學也不能等同于真理。自然科學為人類帶來了福利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無人對此否認。但是,如果把自然科學簡單等同于真理,尤其是等同于漢語語境中的真理,就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容易導致對于自然科學的崇拜。崇拜是非理性的,接近于信仰。認為自然科學本身就是真理,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與認為上帝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在本質上沒有差別。用崇拜和信仰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科學,與一個教徒對待宗教態(tài)度實質上也沒有區(qū)別。因此,我們不僅要反對一般的迷信,也要警惕對于自然科學的迷信。

從真理的困惑還可知,人類對于對象世界的探索,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唯一的真理性的方法。在這樣的前提下,人們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探討。中國的思維方法(中醫(yī)),印度的思維方法,西方的思維方法,都是當今世界上已經被證明比較有效的方法。而且,在這些方法之外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人類對于未知世界的探求,仍然存在更廣闊的道路。因此,惟西方自然科學獨尊的觀念,將非西方科學之外的其他所有學術都視之為迷信、巫術,是一種偏狹、淺薄的觀念,也是一種十分有害的觀念。

最后,還有必要再強調一下自然科學的界限——局限。從常識也可以知道,自然科學可以對人類本身進行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研究,但所有這些具體的研究都無法認知“人的本質”。因此,現(xiàn)象學宗師胡塞爾說:全部自然科學知識對于人生意義問題的回答,等于零。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