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網(wǎng)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
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全國技能繳費時間>> | 最新版大綱/教材變動>> | 醫(yī)師“搞”分秘籍資料>> |
脾系疾病是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第一節(jié) 鵝口瘡
1.心脾積熱證
(1)心脾積熱證候歌
心脾積熱鵝口瘡,白屑如雪滿口腔,
面赤唇紅煩哭叫,便秘口干渴尿黃。
【簡釋】心脾積熱之鵝口瘡,口腔內布滿白屑,狀如雪花,故亦稱“雪口”,伴面赤唇紅,煩躁不寧,啼哭叫擾,大便秘、口干或渴、尿短黃、舌紅、脈滑。
(2)清熱瀉脾散歌
雪口清熱瀉脾散,茯梔燈地石芩連。
【簡釋】治雪口的清熱瀉脾散,由茯苓、山梔、燈芯、生地、石膏、黃芩、黃連組成。
2.虛火上浮證
(1)虛火上浮證候歌
虛火上浮鵝口瘡,白屑散稀布口腔,
紅暈不著時起發(fā),綿綿不休日久長。
【簡釋】虛火上浮之鵝口瘡,白屑稀散分布于口腔,紅暈不著,時時起發(fā),綿綿不休。
(2)知柏地黃丸歌
知柏地黃丸知柏,薯茱丹澤地苓來。
【簡釋】知柏地黃丸即由知母,黃柏加六味地黃湯而成,六味地黃湯即山茱萸、山藥、地黃、丹皮、茯苓、澤瀉六味。
第二節(jié) 口瘡
1.風熱乘脾
(1)風熱乘脾證候歌
風熱乘脾口淌涎,較多潰瘍焮紅間,
疼痛拒食煩不安,初起發(fā)熱微惡寒。
【簡釋】風熱乘脾可見:流涎,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周圍焮紅,口臭,煩躁不安,疼痛拒食,初起時多有發(fā)熱惡寒。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心火上炎
(1)心火上炎證候歌
心火上炎舌生瘍,紅痛口干煩尿黃。
【簡釋】心火上炎者,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口干欲飲,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尖紅赤,苔薄黃,脈細數(shù)
(2)瀉心導赤湯歌
瀉心導赤治火炎,木通生地草黃連。
【簡釋】心火上炎證,治宜瀉心導赤散,由甘草、黃連、木通、生地組成.
3.虛火上浮
(1)虛火上浮證候歌
虛火上浮口舌爛,瘡不甚疼稀散淡,
舌紅少苔反復作,兩顴紅赤精神倦。
【簡釋】虛火上炎,口舌潰瘍或糜爛。口瘡不甚疼,稀散色淡,舌紅少苔,反復發(fā)作,顴紅,神疲。
(2)六味地黃丸歌
六味地黃滋腎肝,薯茱丹澤地苓煎。
【簡釋】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肝的,方由山藥,山萸肉、丹皮,澤瀉、地黃、茯苓組成。
(3)七味白術散歌
健脾七味白術散,藿木葛參苓術甘。
【簡釋】健脾止瀉的七味白術散,由藿香,木香,葛根,人參,茯苓,白術,甘草組成。
第三節(jié) 嘔吐
1.乳食積滯證
(1)乳食積滯證候歌
每于傷食傷乳后,口中吐物糞皆臭,
乳食不思吐后舒,便秘腹脹苔膩厚。
【簡釋】每于過食或傷乳之后,口中氣味及嘔吐物,大便皆臭,不思乳食,吐后覺舒,大便秘,腹脹,舌苔厚膩。
(2)消乳丸歌
乳食積滯消乳丸,陳砂曲麥附姜甘。
【簡釋】有和胃導滯功效的消乳丸,由陳皮、砂仁、六曲、麥芽、香附、生姜汁、甘草組成。
(3)保和丸歌見感冒
(4)玉樞丹歌
玉樞丹麝雄慈菇,大戟千金五倍朱。
【簡釋】玉樞丹由麝香,雄黃,山慈菇,大戟,千金子,五倍子,朱砂組成。
2.胃熱氣逆證
(1)胃熱氣逆證候歌
胃熱氣逆食即吐,嘔吐頻繁穢熱臭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嘔噦聲洪煩少寐,面赤唇紅傷津侯。
【簡釋】胃熱氣逆之嘔吐,食入即吐,嘔吐頻繁,嘔吐物穢熱酸臭,嘔噦聲洪,煩躁少寐,面赤唇紅,苔黃,脈滑數(shù),有傷津之侯,如口渴多飲。
(2)黃連溫膽湯歌
黃連溫膽湯連棗,夏陳枳茯茹甘草。
【簡釋】黃連溫膽湯組成:黃連,大棗,半夏、陳皮,枳實,茯苓,竹茹,甘草。
(3)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虛熱呃,參甘姜棗愈之捷。
【簡釋】橘皮竹茹湯是治虛熱呃逆的,由人參,甘草,生姜,大棗組成,愈之甚捷。
(4)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益氣津,竹膏參草夏冬粳。
【簡釋】竹葉石膏湯是補益氣津的,由竹葉,石膏,人參,甘草,半夏,麥冬,粳米組成。
3.脾胃虛寒證
(1)脾胃虛寒證候歌
食久方吐屬虛寒,朝食暮吐清稀痰,
乳食未消無酸臭,丁萸理中治不難。
【簡釋】起病較緩,病程較長,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屬虛寒吐,吐物多為清稀痰水或未消化之乳食,無酸臭味,用丁萸理中湯治之不難。
(2)丁萸理中湯歌
寒吐丁萸理中湯,丁萸參術草干姜。
【簡釋】胃寒吐,治用丁萸理中湯,方由丁香、吳萸、黨參、白術、甘草、干姜組成。
4.肝氣犯胃證
(1)肝氣犯胃證候歌
肝氣犯胃吐酸苦,噯氣頻頻情志劇,
胸脅脹疼多悶郁,煩躁咽干口中苦。
【簡釋】胃寒吐之肝氣犯胃者,嘔吐酸苦,噯氣頻頻,每因情志刺激而加劇,胸脅脹痛,精神郁悶,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等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解肝煎歌
解肝煎茯蘇砂仁,厚樸芍姜半夏陳。
【簡釋】解肝煎由半夏、砂仁、陳皮、茯苓、生姜、厚樸、白芍、蘇葉組成。
(3)左金丸歌
連萸六一左金丸,瀉肝和胃痛嘔痊。
【簡釋】由黃連,吳萸按六比一做成的左金丸,可瀉肝和胃,使脅肋胃脘疼痛或嘔吐皆痊。
(4)四逆散歌
四逆散柴枳芍甘,四肢不溫陽失宣。
【簡釋】四逆散由柴胡,枳實,芍藥,甘草組成,治四肢不溫,屬于陽氣內郁,失于宣通者。
第四節(jié) 腹痛
1.腹部中寒證
(1)腹部中寒證候歌
腹痛拘急溫則舒,遇寒痛甚冷汗出,
唇青肢冷腸鳴漉,小便清長瀉或吐。
【簡釋】腹部中寒癥狀有:腹部拘急疼痛,得溫則舒,陣陣發(fā)作,遇寒痛甚則額冷汗出,甚則唇青肢冷,腸鳴漉漉,或見小便清長、泄瀉或嘔吐。
(2)養(yǎng)臟散歌
腹部中寒養(yǎng)臟散,丁沉木肉歸芎緩。
【簡釋】腹部中寒者,治以養(yǎng)臟散,方由丁香、沉香、木香、肉桂、當歸、川芎組成,可緩解腹部中寒諸癥。
2.乳食積滯證
(1)乳食積滯證候歌
乳食積滯脹滿疼,酸餿排物臭難聞,
腹痛欲瀉瀉得減,乳食不思厚膩呈。
【簡釋】腹痛因乳食積滯者,腹部脹滿疼痛,排泄物酸腐臭穢難聞,不思乳食,腹痛欲瀉,瀉后痛減,呈現(xiàn)厚膩舌苔。
(2)香砂平胃散歌
香砂平胃散芍陳,厚麥蒼楂枳草神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簡釋】香砂平胃散由香附、砂仁、陳皮、白芍、厚樸、麥芽、蒼術、、山楂、神曲、枳殼、甘草組成。
3.胃腸結熱證
(1)胃腸結熱證候歌
腹脹便秘疼拒按,熱潮口渴不安煩。
【簡釋】胃腸結熱證的主要癥狀有腹脹,便秘,疼痛拒按,潮熱,口渴,煩躁不安等。
(2)大承氣湯歌
黃硝枳樸大承氣,痞滿燥實堅牢記。
【簡釋】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組成的大承氣湯,要牢記痞滿燥實堅五個字。
(3)大柴胡湯歌
大柴胡湯枳芍黃,大棗柴芩半夏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簡釋】大柴胡湯由枳實,芍藥,大黃,大棗,柴胡,黃芩,半夏,生姜組成。
4.脾胃虛寒證
(1)脾胃虛寒證候歌
腹痛綿綿時作止,得溫得按得食喜,
面白神疲手足冷,食后便溏腹脹起。
【簡釋】脾胃虛寒者,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得溫按,喜得溫食,神倦,面色白,手足清冷,食后腹脹,大便溏薄。
(2)小建中湯歌
小建中湯和中陽,芍桂草姜棗飴糖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簡釋】小建中湯是調和溫通中陽的,由芍藥、桂枝、甘草、生姜、大棗、飴糖組成。
(3)理中湯歌
理中干姜參術甘,不渴多寒吐利兼。
【簡釋】理中湯由干姜、人參、白術、甘草組成,治口不渴,,多寒而吐利相兼。
(4)厚樸溫中湯歌
厚樸溫中寒濕方,蔻陳苓木草姜姜。
【簡釋】厚樸溫中湯是脾胃寒濕方,由厚樸,草蔻,陳皮,茯苓,木香,甘草,干姜,生姜組成……
5.氣滯血瘀證
(1)氣滯血瘀證候歌
拒按如刺有定處,不移包塊按之劇,
肚腹硬脹青筋露,舌有瘀斑瘀證據(jù)。
【簡釋】氣滯血瘀之腹痛,脘腹脹悶,痛而拒按,或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或觸之有包塊,推之不移,按之痛劇,肚腹硬脹,青筋顯露,舌有瘀點或瘀斑,這些都是血瘀證之確據(jù)。
(2)少腹逐瘀湯歌
少腹逐瘀芍桂姜,茴蒲脂索沒芎當。
【簡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湯,由赤芍,干姜、肉桂、小茴香、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沒藥、川芎、當歸組成。
第五節(jié)泄瀉
常證
1.傷食瀉證
(1)傷食瀉證候歌
傷食脹痛瀉則緩,瀉出酸臭如敗卵,
噯氣酸餿不思食,乳食不節(jié)史不遠。
【簡釋】傷食瀉常見脘腹脹滿,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瀉出物酸臭,或如敗卵,噯氣酸餿,苔厚膩或微黃,病前有乳食不節(jié)史。
(2)保和丸歌見感冒
2.風寒瀉證
(1)風寒瀉證候歌
風寒泄瀉稀多沫,腹痛腸鳴寒熱作。
【簡釋】風寒泄瀉者,泄瀉清稀,中多泡沫,臭氣不甚,腹痛,腸鳴,或兼惡寒發(fā)熱,苔白膩。
(2)藿香正氣散歌
藿香正氣散三腹,樸術桔梗芷二蘇,
【簡釋】藿香正氣散由三(大棗、生姜、甘草),大腹皮,厚樸,桔梗,白術,白芷、二(陳皮、茯苓、半夏曲、甘草),蘇葉組成,外感風寒、內傷暑濕及霍亂吐瀉等皆可祛除。
3.濕熱瀉證
(1)濕熱瀉證候歌
濕熱瀉下起病急,瀉下量多頻而急,
舌苔黃膩舌質紅,熱重穢臭濕重稀。
【簡釋】濕熱瀉癥狀:起病急,瀉下量多次頻而瀉下急迫,舌苔黃膩,舌質紅,偏熱重者氣味穢臭,偏濕重者瀉下稀薄,水分較多。
(2)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芩連湯甘草,解表清里熱利好。
【簡釋】葛根黃芩黃連湯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組成,解表清里,治熱利好。
4.脾虛瀉證
(1)脾虛瀉證候歌
脾虛便溏淡不臭,反復瀉多在食后,
偏陽面白肢不溫,偏氣萎黃倦形瘦。
【簡釋】脾虛瀉,大便稀溏而不臭,反復發(fā)作,多見食后作瀉,偏脾陽虛者色淡不臭,神萎面白,肢體欠溫,偏脾氣虛者面色萎黃,形體誚瘦。
(2)參苓白術散歌
參苓白術扁豆陳,桔藥甘蓮砂苡仁。
【簡釋】參芩白術散由人參、茯苓、白術、扁豆、陳皮、桔梗、山藥、甘草、蓮肉、砂仁、苡仁組成……
5.脾腎陽虛瀉證
(1)脾腎陽虛瀉證候歌
脾腎陽虛久瀉起,大便澄清完谷稀,
清冷滑脫偏于腎,面清稀脫肛脾?!竞嗎尅科⒛I陽虛癥狀:因久瀉不止而起,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而稀。其大便清冷,滑脫不禁,是偏于腎陽虛,面色白,大便清稀,甚則脫肛者是偏于脾陽虛。
(2)附子理中湯歌
附子理中脾腎補,附子干姜參草術。
【簡釋】溫腎補脾,附子理中湯最為適宜,方中,附子溫補腎陽,人參、干姜、白術、甘草即理中湯,溫脾陽。
(3)四神丸歌
五更腎泄四神丸,骨肉味萸姜棗丸。
【簡釋】五更腎泄用四神丸,由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生姜,大棗為丸。
變證
1.氣陰兩傷證
(1)氣陰兩傷證候歌
氣陰兩傷暴瀉成,凹見目眶和囟門,
皮枯尿少哭無淚,口渴引飲神萎頓。
【簡釋】泄瀉病的變證,氣陰兩傷證常由暴瀉而得,瀉下無度,質稀如水而傷陰,癥見目眶及囟門凹陷,皮膚干燥或枯癟,尿少,啼哭無淚,口渴引飲,精神萎頓……
(2)人參烏梅湯歌
人參烏梅湯山藥,蓮肉木瓜炙甘草。
【簡釋】人參烏梅湯由人參、烏梅、山藥、蓮肉、木瓜,炙甘草組成。
2.陰竭陽脫證
(1)陰竭陽脫證候歌
陰竭陽脫神萎頓,青灰蒼白肢厥冷,
尿少哭聲微無淚,脈欲絕因久瀉生。
【簡釋】泄瀉病的變證,陰竭陽脫證常由暴瀉或久瀉不止而生。癥見:精神萎頓,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尿少、哭聲微弱,無淚、脈微欲絕。
網(wǎng)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