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地區(qū)
更多 >
編輯推薦
補益法是用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治療人體陰陽氣血之不足或某一臟腑之虛損的治法,又稱補法。補法廣泛適用于陰、陽、氣、血、津液及臟腑等各種虛證。補益法主要是考核適應范圍和注意事項,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具體內容如下:
1.適用范圍
(1)補氣適用于氣虛的病證,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動則氣喘,面色光白,食欲不振,便溏,脈弱或虛大等。
(2)補血適用于血虛的病證,如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心悸失眠,面色無華,脈細數(shù)或細澀等。
(3)補陰適用于陰虛的病證,如口干,咽燥,虛煩不眠,便秘,甚至骨蒸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4)補陽適用于陽虛的病證,如畏寒腳冷,冷汗虛喘,腰膝酸軟,泄瀉水腫,舌胖而淡,脈沉而遲等。
2.注意事項
(1)凡實證而表現(xiàn)虛證假象者禁補。
(2)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補氣補血不能截然劃分,補氣時佐以養(yǎng)血,血充有助益氣;補血時佐以益氣,氣旺可以生血。
(3)因陰陽互根,補陰補陽亦不應截然劃分,當宗張景岳“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之旨。
(4)根據(jù)五臟虛損不同,應分別臟腑確定補益,因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藏元陰元陽,故五臟之中應重點補益脾、腎兩臟。
(5)養(yǎng)血滋陰時,注意勿壅滯脾胃;益氣助陽時,注意勿化燥傷陰。
“中醫(yī)內科學補益法考點如何復習?”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