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因較復雜,大多認為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一)遺傳因素
哮喘與遺傳的關系已日益引起重視。根據(jù)家系資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認為哮喘是單基因遺傳病,有學者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dominant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則認為哮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其遺傳度約在70%~80%.多基因遺傳病是位于不同染色體上多對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這些基因之間無明顯的顯隱性區(qū)別,各自對表現(xiàn)型的影響較弱,但有累加效應,發(fā)病與否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支氣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積效應的致病基因構成了其遺傳因素,這種由遺傳基礎決定一個個體患病的風險稱為易感性。而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并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則稱為易患性。遺傳度的大小可衡量遺傳因素在其發(fā)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其發(fā)病中的作用大小,遺傳度越高則表示遺傳因素在發(fā)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許多調查資料表明,哮喘患者親屬患病率高于群體患病率,并且親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個家系中,患病人數(shù)越多,其親屬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嚴重,其親屬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剛等調查哮喘患兒Ⅰ及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并與對照組比較,哮喘組中Ⅰ級親屬哮喘患病率為8.2%,Ⅱ級親屬患病率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顯高于后者。對照組的Ⅰ、Ⅱ級親屬哮喘患病率分別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別低于哮喘組Ⅰ、Ⅱ級親屬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氣道高反應性,對人和動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遺傳因子控制著氣道對環(huán)境刺激的反應。章曉冬等采用組織吸入法測定40例哮喘患兒雙親及34例正常兒童雙親的氣道反應性,哮喘患兒雙親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氣道反應性增高,PC20平均為11.6mg/ml,而正常兒童雙親的PC20均大于32mg/ml,說明哮喘患者家屬中存在氣道高反應性的基礎,故氣道高反應性的遺傳在哮喘的遺傳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對哮喘的相關基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異基因、IgE調節(jié)基因和特異性免疫反應基因。常染色體11q12q13含有哮喘基因,控制IgE的反應性;近幾年國外對血清總IgE遺傳學的研究結果認為,調節(jié)總IgE的基因位于第5對染色體;控制特異免疫反應的不是IgE調節(jié)基因,而受免疫反應基因所控制,免疫反應基因具有較高的抗原分子的識別力,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免疫反應基因位于第17號染色體上的MHC區(qū)域中。有研究表明,人類第6號染色體上HLA區(qū)域的DR位點也存在免疫反應基因,控制了對某種特異性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所以,在哮喘的發(fā)病過程中受IgE調節(jié)基因和免疫反應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神經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中的細胞受體的不同敏感狀態(tài),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等可能也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傊?,哮喘與遺傳的關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討,以利于早期診斷、早期預防和治療。
(二)激發(fā)因素
哮喘的形成和反復發(fā)病,常是許多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吸入物
吸入物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前者如塵螨、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非特異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職業(yè)性哮喘的特異性吸入物如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蠶絲、動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異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哮喘的形成和發(fā)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的特異性IgE,如果吸入相應的抗原則可激發(fā)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應性增高。有學者認為病毒感染所產生的干擾素、IL-1使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增多。在乳兒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現(xiàn)哮喘癥狀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蟲如蛔蟲、鉤蟲引起的哮喘,在農村仍可見到。
3.食物
由于飲食關系而引起哮喘發(fā)作的現(xiàn)象在哮喘病人中??梢姷剑绕涫菋胗變喝菀讓κ澄镞^敏,但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引起過敏最常見的食物是魚類、蝦蟹、蛋類、牛奶等。
4.氣候改變
當氣溫、溫度、氣壓和(或)空氣中離子等改變時可誘發(fā)哮喘,故在寒冷季節(jié)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多發(fā)病。
5.精神因素
病人情緒激動、緊張不安、怨怒等,都會促使哮喘發(fā)作,一般認為它是通過大腦皮層和迷走神經反射或過度換氣所致。
6.運動
約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劇烈運動后誘發(fā)哮喘,稱為運動誘發(fā)性哮喘,或稱運動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運動6~10分鐘,停止運動后1~10分鐘內支氣管痙攣最明顯,許多患者在30~60分鐘內自行恢復。運動后約有1小時的不應期,在此期間40%~50%的患者再進行運動則不發(fā)生支氣管痙攣。臨床表現(xiàn)有咳嗽、胸悶、氣急、喘鳴,聽診可聞及哮鳴音。有些病人運動后雖無典型的哮喘表現(xiàn),但運動前后的肺功能測定能發(fā)現(xiàn)有支氣管痙攣。本病多見于青少年。如果預先給予色甘酸鈉、酮替芬或氨茶堿等,則可減輕或防止發(fā)作。有關研究認為,劇烈運動后因過度通氣,致使氣道粘膜的水分和熱量丟失,呼吸道上皮暫時出現(xiàn)克分子濃度過高,導致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7.哮喘與藥物
有些藥物可引起哮喘發(fā)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斷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而引起哮喘。約2.3%~20%哮喘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而誘發(fā)哮喘,稱為阿司匹林哮喘?;颊咭虬橛斜窍⑷夂蛯Π⑺酒チ帜褪艿拖拢蚨謱⑵浞Q為阿司匹林叁聯(lián)癥。其臨床特點有:服用阿司匹林可誘發(fā)劇烈哮喘,癥狀多在用藥后2小時內出現(xiàn),偶可晚至2~4小時?;颊邔ζ渌鉄徭?zhèn)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有交叉反應;兒童哮喘患者發(fā)病多在2歲以前,但大多為中年患者,以30~40歲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約為2∶3;發(fā)作無明顯季節(jié)性,病情較重又頑固,大多對激素有依賴性;半數(shù)以上有鼻息肉,常伴有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和(或)鼻竇炎,鼻息肉切除術后有時哮喘癥狀加重或促發(fā);常見吸入物變應原皮試多呈陰性反應;血清總IgE多正常;家族中較少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關于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有人認為患者的支氣管環(huán)氧酶可能因一種傳染性介質(可能是病毒)的影響,致使環(huán)氧酶易受阿司匹林類藥物的抑制,即對阿司匹林不耐受。因此當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后,影響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PGE2/PGF2α失調,使白細胞叁烯生成量增多,導致支氣管平滑肌強而持久的收縮。
8.月經、妊娠與哮喘 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經期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現(xiàn)象,這可能與經前期黃體酮的突然下降有關。如果有的病人每月必發(fā),而又經量不多者,則可適時地注射黃體酮,有時可阻止嚴重的經前期哮喘。妊娠對哮喘的影響并無規(guī)律性,有哮喘癥狀改善者,也有惡化者,但大多病情沒有明顯變化。妊娠對哮喘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機械性的影響及與哮喘有關的激素的變化,在妊娠晚期隨著子宮的增大,膈肌位置升高,使殘氣量、呼氣貯備量和功能殘氣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有通氣量和氧耗量的增加。如果對哮喘能恰當處理,則不會對妊娠和分娩產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