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種植體按其種植在人體頜骨不同的組織層次和部位分為4類,即骨膜下種植體、黏膜內種植體、牙內骨內種植體、骨內種植體。
骨膜下種植體是指位于骨膜下,騎跨在牙槽嵴和骨基表面呈網架狀的種植體,該種植體具有較長的應用歷史。分有支架型、顆粒型和多孔型。支架型按其形狀和植入部位又分為標準型、下頜支延長型、三腳型、前方局限型和下頜分段型。骨膜下種植體最常用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材料有鑄造鈷鉻合金,也可在其表面噴涂氧化鋁、陶瓷等,適用于牙槽嵴寬度和高度不夠而又難以采用其他骨內種植體來達到功能效果者。主要用于上、下頜全口無牙患者,下頜效果更佳。
黏膜內種植體又稱字母扣種植體,常以鈦或鈦合金制成,為蘑菇形,其蘑菇頂蓋部分植入黏膜內,蘑菇柄狀部分暴露在黏膜外,端部倒凹嵌入義齒基托組織面的保持孔內,形成固位作用。黏膜內種植體植入部位應在牙槽嵴的頰側或腭側黏膜內,避免植入牙槽嵴的項部。黏膜內種植體在口腔種植技術發(fā)展早期,曾被應用于總義齒和游離端義齒的固位。近期效果雖好,但遠期效果不佳。
牙內骨內種植體又稱根管內種植體或根管內固定器,該種植體為針型,直經約0.8~1.5mm,長20~30mm,表面光滑或帶螺紋,常用鈷鉻合金、鈦合金、鉭、釩等材料制成。牙內骨內種植體適用于牙周炎松動牙的固定、外傷性松動牙的固定、牙齒根尖切除術后的固定以及調整根冠比例等。該種植體穿過已進行過根管治療后的根管,出根尖孔延伸至頜骨內一定深度(10mm)以上,相當于增加了牙根的長度,從而改善牙的穩(wěn)定性。種植體也可以不穿出牙齒根尖,即樁冠式修復。應用牙內骨內種植體,可以減少拔牙,保留盡可能多的真牙,其突出的優(yōu)點是種植體不直接通過口腔黏膜上皮,不與牙齦組織結合,避免了很多諸如污染、種植體與牙齦組織生物學封閉等問題,但應用范圍有一定局限性。
骨內種植體是將種植體植入上下頜骨組織內,以支持義齒,相當于在即將要鑲裝的牙床下植入的人工牙根,是目前臨床應用范圍、數量最大盼一類種植體,該種植體根據外形和類型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術方法和手術器械植入。骨內種植體按其形狀分有6種類型:葉狀種植體、圓柱狀種植體、螺旋種植體、錨狀種植體、穿下頜骨種植體、升枝支架種植體。